惠州这一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好消息!

  近日中央宣传部办公厅、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联合发布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典型案例,

  全国共51个案例入选,

  其中,广东三个项目入选,

  惠州博罗县“一村一歌”占据一席。

    部分名单

  

  博罗《村歌唱响新时代,“一村一歌”激活乡村文化活力》上榜。

  

  博罗顺应村民精神文化需求

  和农村文化发展实际,

  组织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大力推动“一村一歌”活动,

  打通文明实践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

  图片图片图片

  村歌创作虽然并不“高大上”,

  却因其浓浓的“泥土味”深受村民欢迎。

  每天晚上,

  惠州博罗不少乡镇的文化广场

  都会响起朗朗上口的村歌,

  成为休闲娱乐的新潮流。

  

  “长乐人的坚毅扎根在这里,大水源张开温暖的双臂……”在石坝镇冷水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少村民总能看到“60后”和“10后”在一起载歌载舞的一幕。徐鸿雪、邓丽玲、邓运红、林丽通是村歌演唱的成员,因为要彩排,她们索性把孩子带到了实践站。没想到村歌一响起,才四五岁的孩子也跟着跳起来。

 

  冷水坑村歌排练现场,老人小孩齐上阵。

  冷水坑是博罗推行“一村一歌”的缩影。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博罗规模化创作村歌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五年前。2018年年底,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博罗启动了“一村一歌”活动试点,开始组织文艺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为部分行政村创作村歌,迄今已创作超200首“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村歌,力争在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有村歌、人人唱村歌”。

  博罗“一村一歌”唱响新时代,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去年4月,由县文艺志愿者合力创作的《凤鸣乌坭湖》等九首优秀村歌发表在国家级音乐类刊物《歌曲》杂志,成为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又一突破;此前,博罗柏塘坳头村 《自在坳头》更是入围2022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备受关注。

  

  柏塘坳头村村道。

  “村歌的创作要有当地的特点,同时要与老百姓的情感、生活实际相结合。只有老百姓引起共鸣,才会有生命力。”惠州民俗专家林慧文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现代的休闲方式,“一村一歌”可以传承博罗客家山歌的文化内涵,创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赋予其新形式与新内容。

  

  博罗长宁镇村歌大赛吸引各村演唱队积极参与。

 

  据《通知》,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各地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成果,为探索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借鉴。

编辑: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