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夺锦”正上演!惠州七县区蓝图绘就号角劲吹

  原标题:

   各县(区)两会陆续闭幕,吹响高质量发展奋进号角

    “赛龙夺锦”助推惠州快发展大跨越

  岭南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县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县域富则国家强。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各县(区)的“竞标争先”“赛龙夺锦”助推全市快发展、大跨越。近日,随着各县(区)两会陆续闭幕,7个县(区)锚定目标,提出今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举措,全市制造业当家“施工图”正式绘就。

  回首极不平凡的2022年,惠州经济承压前行、稳中向好,展现了良好的发展韧性和潜能。站在新的起点,省委赋予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光荣使命。踏上新的征程,作为工业大市的惠州必须坚定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大力构造集聚产业资源的“强磁场”,不断做强县域经济发展引擎,方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惠州各县(区)正大力开展“赛龙夺锦”,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奋进号角,推动惠州向广东经济总量万亿第五城的目标奋进。

  树立雄心壮志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业添砖加瓦

  过去一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反复延宕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各县(区)破难题、稳增长,在应对挑战中加快发展。

  惠城展现“长子”担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9.66亿元,成功进阶全市首个“千亿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0.38亿元,总量持续保持全市第一。

  惠阳、博罗迈上新台阶。惠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3.46亿元,同比增长2.4%。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8.8%和58.5%。博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39亿元,同比增长3.7%;2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6项指标总量、13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大亚湾、仲恺“双核驱动”。大亚湾石化区连续4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进入世界同类园区第一方阵,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仲恺高新区R&D经费占GDP比重达7.73%;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完成数全省第一,高企存量增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市第一。

  惠东展现强大后劲。外贸出口总额118.5亿元,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454亿元,增速全市第二;工业投资230.1亿元,增速全市第三;基础设施投资194.9亿元,增速全市第二。

  龙门厚植生态优势。空气质量优良率95.2%,森林覆盖率73.91%,饮用水源与地表水国市考断面、13条重点支流水质稳定达标,水和空气质量全市第一。

  过往皆序章,未来皆可盼。新的一年,各县(区)树立雄心壮志,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业添砖加瓦——

  惠城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助力大企业加快发展壮大,扶持中小微企业稳健发展;惠阳瞄准产业高端、产品终端、科技前端,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博罗聚焦四大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培育产业“链主”;惠东加快建设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规划布局抽水蓄能、储能电池、冷能、氢能等产业;龙门深度融合文旅文创,积极建设环南昆山森林温泉度假旅游产业带;大亚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三期等项目建设,推动恒力PTA项目、中海油芳烃项目全面达产见效;仲恺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全年净增高企230家,存量突破1130家……

  从春天出发,一刻都不能耽误。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比较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唯有如此,才能闯出新路、走在前列。

  抓好项目园区

  挺起高质量发展产业脊梁

  产业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顶梁柱”。细读各县(区)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工作报告不难发现,各县(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挺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

  博罗提出,今年力争新供地动工项目翻一番达到68宗,力争供地投产项目增长4倍达到80宗以上,力争工业投资接续高位增长达到40%以上。

  惠东将跟踪服务好89宗年度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额289亿元以上。实施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容提质工程,运行好投资开发公司,动工建设“10+1”基础设施项目和11宗已供地项目,建成投产29宗项目。

  大亚湾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招商落地项目100宗,投资额400亿元。推动中海壳牌三期项目、敏华总部、乐金化学三期、中海壳牌聚碳酸酯等100宗新建项目尽早动工,完成投资78亿元。

  龙门积极抢抓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机遇,优化产业链招商图谱、企业招引目录,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宗、10亿元以上项目4宗。

  工业园区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用力打造“3+7”产业园区。坚持工业项目必须进园区,建立以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亩均投资为核心指标的“以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着力提高工业用地产出率,打造“万亩千亿”级大平台。

  惠城提出,举全区之力推进东江湾产业园开发建设,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医药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今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50亿元。

  惠阳做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积极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区,建设1~2个“领头羊”项目,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实现园区产值500亿元以上,打造惠阳的园区名片。

  仲恺推进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以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为主阵地,加强与日韩等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快港澳青年科创园建设,力争全年招商协议总投资230亿元、达产产值500亿元。

  推动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唯有务实务实再务实。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奋勇争先,才能全面奏响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

  聚焦县(区)优势

  推动城镇乡村协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如何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具体到各县(区),就是要贯彻落实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赛龙夺锦、竞标争先,着力打造和美乡村。

  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贯彻落实好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要求,各县(区)聚焦各自优势,走出“舒适区”,全力以赴抓建设,一幅幅城镇乡村和美协调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竞标争先,竞的是基础。作为城市“门面”的中心区,惠城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深入开展金龙大道(惠城段)沿线、城市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城市面貌,进一步畅通交通路网,推进85个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擦亮“惠民空间”品牌,让群众看得见变化、享得了实惠;惠阳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淡水、秋长、三和提升主城区能级,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惠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山海文明城市增色添彩;大亚湾围绕城市品质提升做文章,投资207亿元实施259宗城建项目,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展现宜居宜业新面貌;仲恺按照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抓好86宗新增、75宗续建道路项目建设,年内再建成开放3个公园绿地。

  赛龙夺锦,赛的是资源。各县(区)找准定位,围绕各自优势资源做好文章,彰显作为——

  惠城以城带乡,建设1个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培育10个产业示范村和1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提出今年再创建三栋、横沥、汝湖3个美丽圩镇,着力打造“都市农业”经济圈。

  惠阳发力推动沙田、新圩、镇隆发展壮大特色鲜明的镇域经济,推动永湖、良井、平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博罗提出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全省前列,巩固提升环罗浮山、东江画廊、百里茶香3条示范带创建成果,推动五谷丰登、东纵精神2条示范带建设。

  龙门蓄势待发,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打造“美丽廊道”示范片,实施17宗文旅体项目,打造增江沿江文旅体经济带,呈现美丽的增江百里画廊,把“百里风情·运动天堂”“古村古堡·梦里水乡”2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成为靓丽风景线。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坚定打造优美花园城市

  省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优美生态需求,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让广东进一步绿起来、美起来,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窗口。

  建设绿美广东,惠州在行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打造优美花园城市,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让惠州人民生活在蓝天白云下、鸟语花香中。

  建设花园城市,各县(区)在行动。各县(区)在摩拳擦掌、铆足全力拼经济的同时,着力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增强绿效。

  惠城深入实施绿美广东大行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设绿美惠城,加强三大水系重点河涌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歼灭劣Ⅴ类河涌和黑臭水体,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成果。

  惠阳提出严格规范城市树木迁移砍伐审批,完成林分优化提升4400亩、森林抚育提升1.44万亩,升级改造亚公顶森林公园、凤凰山公园、卢屋山公园,新建一批口袋公园。

  惠东积极创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国家示范县,规划建设以中华穿山甲、中华秋沙鸭保护为主题的绿美保护地,建设考洲洋、范和湾“美丽海湾”,加强滨海湿地和岸线生态修复。

  龙门着力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完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南昆山地带森林保护修复)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合理安排绿化用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各县(区)积极担当、勇当主力。

  仲恺部署重点完成潼湖平塘底泥生态治理及周边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力争潼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试点验收,抢抓打造“无废城市”机遇,率先在全市实现国家卫生镇全覆盖;大亚湾实施空气质量保优行动,扎实开展扬尘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启动响水河公园片区配套水质净化装置项目一期工程建设。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享荫,一幅幅绿美广东的新图景在惠州大地徐徐展开,大自然之美正展现在身边、在眼前。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曾兴华 戴建 欧阳德辉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戴建 欧阳德辉 谢菁菁 李燕文 黄尉宏 赖金朗 黄宇翔 匡湘鄂 林丽娟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