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良井连和饼家:百年老品牌 几代人只做一件事

  岁月荏苒,人的记忆或会渐渐模糊,但留存于舌尖的味道却难消散。在惠阳良井,连和饼家的味道飘香近百年,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婚庆宴会的喜饼,还有年货必备的合桃酥、花生酥、咸切酥、云片糕、四方糕等传统糕点,一直让当地及周边群众“食过返寻味”。有些离乡多年的人回来后也会专程找上门,似乎只有吃了这些“几十年味道都没有变”的糕点,才算找回了家乡的味道。

  老味道几十年如一的背后,是连和饼家一代代人的坚守和传承。从1928年到2021年,3万多天,周家几代人只做一件事——用心做好饼。如今,这份坚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去年,连和饼家获得“惠州手信”50强、“惠阳老字号”等荣誉称号,今年申报了惠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和饼家的当家人周惠明希望将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将百年品牌经营好,守护好舌尖上的乡愁。 

周梓桓(右)对传统糕点制作很有情怀,目前专心跟父亲学艺。

  ■创业

  勤劳肯干 创立品牌

  在惠阳良井,356省道熙熙攘攘,连和饼家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店面在路边格外显眼。每一天,周惠明都要在门店、生产车间忙活好一阵,用从他父亲那里传承下来的手艺,制作出几十年不变的老味道。

  连和饼家的历史可追溯至1928年。那一年,周惠明的父亲周桂兴17岁,为了谋生,向家族中的一位师傅学习糕点制作手艺。学艺归来的周桂兴和妻子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做起了制售传统糕点的小生意,包括客家月饼、方糕、花生酥、合桃酥等。周桂兴勤劳肯干,经常带着自己制作的糕点,到良井和周边的永湖、平潭、马安等地赶圩。由于糕点真材实料、价格实惠,符合当地人口味,周桂兴制作的糕点逐渐成为当地街坊追捧的美味。

  买卖有了起色后,周桂兴在良井老街盘下一个档口,取名连和饼家,做起了制作客家月饼、传统糕点和茶楼小吃的生意。当时,周桂兴制作的五仁月饼特别受欢迎。他在广式月饼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做出来的月饼更加符合客家人的口味。五仁月饼以杏仁、核桃仁、榄仁、芝麻仁和瓜子仁为主要材料,再以他自制的糖浆饼皮包裹,这样饼皮和内馅不易分离,经过烘烤后更是色泽醇正,吃起来软糯可口,齿颊留香。每年中秋节,连和月饼都是当地家家户户抢着购买的节日食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周桂兴进入供销社负责制作糕点,并教导供销社的学徒制作糕点。上世纪70年代末,周桂兴从供销社退休,16岁的周惠明进入供销社,接过父亲的手艺,继续坚守在糕点行业。

  ■坚守

  精选材料 风味不变

  周惠明出生于1962年,是8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他从小就看着父亲做各种糕点,十来岁时开始帮忙打打下手,在潜移默化中也渐渐爱上了这一行。

  1979年,在供销社工作了一年之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周惠明辞职自己创业了。他选择在良井老街开店,沿用了连和饼家的招牌。周惠明用心钻研糕点制作技艺,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味道。

  做出自己的味道后,为了保持产品品质的稳定,周惠明会把每一种糕点的材料配比详细记下来,一直沿用至今。“这也是连和饼家出品的糕点,几十年都是同一个味道的秘诀之一。”周惠明说,还有一个秘诀就是坚持选用优质材料。

  “供货商都说我太挑剔了。”周惠明说,每一种材料,从选材到收货一直都是他亲自把关,尤其是连和饼家的招牌五仁月饼,对制作材料的要求更是严苛。周惠明说,“五仁”中有一种原材料是榄仁,三十多年前榄仁的价格才两三角钱一斤,如今涨到了每斤300多元,有些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就把五仁月饼里费时费钱的榄仁省略掉了。但这几十年来,无论榄仁的价格怎么涨,周惠明都坚持用优质的榄仁,为的就是保证传统五仁月饼的正宗口感。

  正是这份坚守,连和饼家制作的糕点越来越受欢迎。上世纪90年代,中秋月饼订制高峰期,周惠明和妻子杨送妹每天凌晨3时就开始忙碌,一直要做到晚上八九时。“那时都是纯手工制作,比较耗时。”杨送妹回忆,有些客户为了早点拿到货品,一大早就守在烤炉前等着糕点出炉。

  1998年,周惠明把连和饼家搬到了356省道旁,在经营饼店的同时还开起了连和饭店。“饭店请了师傅,我还是做饼。”周惠明说,他经常会把做出来的各种糕点请饭店的客人品尝,有些就会成为“回头客”乃至老客户。 

周梓桓(左)对传统糕点制作很有情怀,目前专心跟父亲学艺。

  ■传承

  保证品质 探索创新

  靠着一门手艺以及勤劳肯干,周惠明夫妻养大了几个孩子。近些年,孩子们陆续长大成年,周惠明也开始考虑手艺传承了。

  2010年之后,周惠明有意识将手艺传授给儿子周梓桓、长女周文媚。出生于1988年的周梓桓从小在饼店长大,对传统糕点制作很有情怀。看着父亲年事渐高,他于5年前辞去工作,正式回到家里,专心跟父亲学艺。

  “做合桃酥,材料配比很重要,尤其是酥油,比例不对的话,就没有酥脆的口感了。”记者采访当天,周惠明正在生产车间跟儿子交流着制作要领。做好的合桃酥放进电烤箱后,周梓桓寸步不离地守着。“烘烤的时间会因为当天气温变化而有不同,不能只靠数据,更多的还是要靠经验。”周梓桓说,他在努力向父亲靠近,确保连和饼家的出品一如既往。

  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周梓桓和周文媚作为新一代传承人,开始尝试新包装和打开新销路。他们多次与本地网络平台合作,以传统糕点“月饼”为媒介推广中秋节的节日文化,以唤起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他们尝试在新媒体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推广平台,通过现代便捷物流体系,把产品卖到市外、省外乃至境外;他们还在包装盒上花心思,注入惠州文旅元素,讲述品牌故事,让食客吃出美味、吃出内涵。

  儿女们给力接棒,连和饼家焕发新机——2020年,连和饼家获得“惠州手信”50强、“惠阳老字号”等荣誉称号,2021年又申报了惠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销量也是持续上涨,今年春节前夕推出的“山海惠州礼盒”包含花生酥、鸡仔饼、合桃酥等六种年货,两周就卖出10000罐;今年端午节制作的客家传统口味的粽子,卖出了近10万只;今年中秋节制作的月饼提前三天售罄,又应客户需求临时加做……

  “做产品其实就是做品牌。”周梓桓说,“从1928年开始,我们周家几代人只做一件事——坚持传统制作。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希望能把祖辈传承下来的手艺和招牌做好,把这个百年品牌好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吃到传统老味道。”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香金群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