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观音阁十字路村王氏宗祠:人才辈出被誉为“状元楼”

原标题:
东江古镇焕发文旅产业新活力
观音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赋能乡村振兴

  观音阁镇位于博罗县东北部,依山傍水、环境优美,31.8公里的东江岸线环绕全镇9个村而过。作为东江中游的悠悠古镇,这里留存着棠下叶氏四角楼等众多古建筑,流传着一个个传奇故事。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进入新时代,观音阁这座东江古埠在保护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对其进行文化创意赋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观音阁镇党委、政府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正共同谋划通过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历史文化为旅游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赋能乡村振兴。 

棠下村叶氏四角楼。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棠下村叶氏四角楼

  客家围屋风格,四角均有阁楼

  从观音阁圩镇出发,沿着X215线一路向北10多公里,就来到了棠下村。棠下叶氏四角楼就在道路旁,坐西向东,面朝东江。2012年,棠下叶氏四角楼被列入博罗县不可移动文物。

  据了解,四角楼叶氏一脉源溯梅州叶氏始祖叶大经,明末清初时期,十三世祖叶陈彰迁至博罗观音阁棠下,此后在这里繁衍生息。棠下叶氏后人介绍,四角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先建设上栋,后于清朝光绪年间完成下栋建设。

  今年64岁的棠下叶氏后人叶志平介绍,之所以称这里为四角楼,系宅院周边各建有阁楼一座,分东西南北共4座。4座阁楼将四边院墙连成一体。院墙为舂墙结构,坚硬无比,将四角楼守护得固若金汤。

  四角楼的建筑模式为客家围屋,其结构为“上五、下五、两头横”,即宅院内的民居分上五栋、下五栋,头尾各建横屋一栋,计有房间80余间。四角楼内的房屋除叶氏宗祠为青砖灰瓦外,大部分均为泥坯房,门、窗为红石框边。

  叶氏宗祠正门前廊两边各立石柱一座,柱座呈鼓型。大门门框由深黑色青麻石镶嵌,而四周窗框则全用红石镶嵌。门前瓦檐檐雕保存较好,图案多为虫鸟花草,而正门墙上端依稀可见花草竹木等壁画。

  叶志平介绍,四角楼内围屋最多的时候居住了三四百人,当时该村的叶氏族人基本都住在这里。邻里间,大家有事都是相互照应。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族人才逐步搬离。到2000年左右,围屋已再无人居住。不过,四角楼仍是族人的骄傲和乡愁所寄,每逢重阳等重大节日,族人都会聚集在此。 

十字路村王氏宗祠内庭结构。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十字路村王氏宗祠

  人才辈出被誉为“状元楼”

  观音阁镇十字路村,有一座被当地人誉为“状元楼”的古宗祠——王氏宗祠。据王氏族谱记载,明朝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十五世祖贤公卜居于此并构建宗祠开基,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据悉,宗祠原为面阔7间,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仅200多平方米,面阔3间,剩单间走向。宗祠是广府风格建筑,三进两天井。祠内原饰有精美壁画,现已难觅痕迹,但多处门梁上仍可见花鸟等精美雕刻,梁架下还有精巧的莲花座垫。

  王氏宗祠缘何被当地人称为“状元楼”?在宗祠前,左右两侧的功名旗杆夹就是力证。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但旗杆夹依然立于后辈面前,将往日辉煌娓娓道来:据记载,自开基后,后辈继承先人“诗礼传家、耕读相兼、文武并举”家风,十八世祖王仕业于明朝天启年间曾被授礼部冠带,十八世祖王仕誉曾任广西桂林府临桂县赞政(知县),二十五世祖王念祖于清朝时期科考高中文举人,二十五世祖王兆清、兆麟、兆鹏三兄弟共同高中武科进士。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古宗祠依旧是后人乡愁的寄托。该村村干部王振程是王氏后人之一,30岁出头的他对古宗祠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这里就是乡愁和族人的记忆,从小家人都会讲祠堂里的故事,讲先祖的“威水史”,让大家以先祖为榜样,在各行各业干出成绩。王振程介绍,每到春节、重阳等节日,以及族人娶亲等重大喜事都会到此相聚。

  如今,为推进乡村振兴,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该村将宗祠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清理,清拆了一些影响周边环境的破旧房子,在宗祠前和左右两侧建设了休闲绿地,让附近村民也能在此休闲、锻炼。另外,这里还布置了健身路径、休闲广场,供村民锻炼身体。而今,这里不仅是村民的乡愁所寄,还是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接下来,该村将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利用和挖掘好古宗祠文化,推动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乡村振兴

  全力打造观音阁旅游节庆品牌

  作为一个环境优雅、人文深厚的东江古镇,观音阁镇内古建筑并不仅有棠下叶氏四角楼、十字路村王氏宗祠,还有道佛并蒂之地观音庙、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彭村祠堂、列入县不可移动文物的塘角村叶氏大屋等。

  如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观音阁镇党委、政府协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塘角、十字路、柏湖、彭村等4个村成为人居环境整治先行示范村,全镇各村建设成效显著,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同时,充分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成功推动观音阁黑糖、观音阁花生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水平打造柠檬、甘蔗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种植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充分展现东江古镇的现代风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全力打造观音阁旅游节庆品牌,在原有户外运动、帐篷节的基础上,深度挖掘观音阁镇独有的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化手段,将文化底蕴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惠州日报记者朱丽婷 李燕文 贺小山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