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说岳》首发:寻觅岳飞后裔足迹 弘扬精忠报国精神

原标题

寻觅岳飞后裔足迹 弘扬精忠报国精神
市作协举行专辑《西湖说岳》首发式暨作品集《澄怀观道》分享会

  文学进校园,书香传久远。5月20日上午,由惠州市作协主办的《西湖说岳》首发式暨曾志平随笔集《澄怀观道》分享会在惠州综合高中举行。

《西湖说岳》首发式活动现场。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摄

  《西湖说岳》:

  寻觅岳飞与岳氏族人在惠足迹助力惠州文化建设

  岳飞是我们熟悉的爱国英雄,但其和惠州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时间回溯到南宋时期。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被害,其妻儿等亲属被流放至惠州,并在这里生活了20年之久。期间,惠州人有感于岳飞的忠义而施予援手,帮助岳飞亲属解决温饱,牵线助力岳霖成家,给予岳氏一家人温暖和希望。流放期间,岳雷的儿子岳纬、岳纲、岳纪相继出生,岳霖也在此娶妻生子。

  为讲好惠州历史故事,厚植历史人文底蕴,在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惠州市作家协会动员组织60余位作家共同挖掘创作岳飞亲属在惠的故事,并将这些文学创作汇集成书,即《西湖说岳》。

  《西湖说岳》一书分为“雕章缋岳”“寓惠怀岳”“凭栏吟岳”“围炉话岳”等四个篇章,共收录20篇散文、9篇小说、31首诗歌、11篇史料。全书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从史实出发,在逸闻轶事中抽丝剥茧,追溯千年前的岁月烟云,寻觅当年岳飞与岳氏族人的足迹。

  在《西湖说岳》的创作过程中,惠州市作家协会多次召开岳飞亲属在惠故事创作动员会和研讨会,邀请文史专家、作家、新闻记者共同探讨、交流,最终于2022年6月出版。岳飞后人也曾来到惠州寻找相关专家,希望共同挖掘、整理、研究这段历史,并建立岳飞纪念场馆。

  “八百多年前,岳飞被害后,岳飞家人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最终,在惠州这片土地上生存了下来,人丁还有所增加。作为岳飞后人,我们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恩。”岳飞27世孙、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岳志表示,《西湖说岳》的面世,让岳飞后人对这座城市再次致以崇高敬意和感恩之心。

  《澄怀观道》:

  读这本书好像聆听一个有阅历的长者、师者的漫谈

  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学繁荣,惠州市作家协会还举办了曾志平随笔集《澄怀观道》分享会。

  随笔集《澄怀观道》是作家曾志平继《成事之道漫笔》后推出的又一部新著作,他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积淀,或记事,或写景,或言志,在作品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充满着对诚信和善良的礼赞与肯定,以及对时代精神和人间正气的高扬。

  惠州市作协主席陈雪认为,曾志平今年80多岁了,按古人说法是耄耋之年,他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在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写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澄怀观道》,这既是一部自传体的心路日记,又是一部“澄怀观道”的文化随笔,蕴含丰富的知识性、经验性、思想性、实用性。

  市作协副主席刘腾云认为,《澄怀观道》是一部关于阅历的书,同时也是一部关于情怀的书。书中讲述的道理,不偏不倚,积极向上,不故弄玄虚,不打妄语,满满的正能量。所以,这部《澄怀观道》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又收获满满。

  “这是一本个人心理建设的书,写尽80岁的人生况味。”市作协副主席刘明霞说,曾志平将其治家、从政、经商、写作的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及理论研究触类旁通,在“入世”与“出世”间相互贯通,取得平衡,以“出世”态度做人,以“入世”态度做事,使他的人生更加丰富,更使他的创作独具一格。

  “读《澄怀观道》一书,就好像在聆听一个有阅历的长者、师者的漫谈。”市作协副主席邓仕勇说。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文学作品这一形式,让后辈去学习去分享,受益匪浅。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