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解决基层老百姓日常看病问题的关键。近五年来,我市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不断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五年来,全市推进9家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升级改造和8家乡镇卫生院升级建设“县区第二人民医院”;累计完成529间市级、175间省级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1044间村卫生站实行“一站式”医保结算;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年县域内住院率预计达到80%以上;完成93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标准化建设,惠东、博罗县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基层老百姓就医获得感、健康获得感大大提升。
图为横沥镇中心卫生院。
8家乡镇卫生院升级建设“县区第二人民医院”
70多岁的黄德环是博罗县杨村镇居民,近年来因患左股骨颈骨折,一直以来左髋部疼痛难忍,难以行走,在本地得不到有效治疗,去异地就医又不方便,就这样被疾病煎熬着。
幸运的是,博罗县杨村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县区第二人民医院”,于2019年12月26日开业、2021年7月1日全面投入使用,黄德环成为其中一名“受益者”。该院首席专家骨科主任卢书文主刀,为黄德环做股骨颈骨折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术后,黄德环恢复良好,能下地走路,对该院很感激。之后,医生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交代注意事项,嘱咐家属如何积极帮助锻炼,回家后可备哪些物品等等。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博罗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李远新介绍,作为惠州市东北区域性中心医院、博罗县博东片区中心医院,该院肩负着约40万人的医疗卫生及接收附近基层医院的危重病员转诊和业务指导等任务。升级改造后,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大大提升,特色专科建设优势凸显,给周边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好处。为给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该院在广东省“百名卫生首席专家下基层”计划中招募首席专家2名;2020年8月通过“惠州市长者人才支医行动”招募专家1名。专家到来后,率领团队填补了当地多项技术空白。未来,该院将按要求高标准运营,新增医务人员近500人,打造优良的就医环境,基本实现就诊90%不出县的目标。
博罗县第二人民医院仅仅是我市推动基层医疗建设的一个缩影。近5年来,我市推动8家乡镇卫生院升级建设“县区第二人民医院”,这不仅免去了患者及家属远赴市区及外地三甲医院的不便,同时减轻了医疗费用,让县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用普通门诊挂号费即可享受三甲医院专家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切实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中医药已成为博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
惠城区芦洲镇岚派村83岁的曾阿婆,曾反复双侧膝盖疼痛几十年,因地处偏远,得不到规范的诊疗。自芦洲镇卫生院中医馆建成后,经过该院的规范诊治,双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且九个月未复发。
大亚湾区85岁的林阿伯患痛风多年,时常疼痛难忍,听说芦洲镇卫生院中医治疗痛风效果很好,遂前往就诊。经过该院医生问诊、放血、针灸及中药贴敷等治疗,林阿伯的疼痛得到极大缓解。
芦洲镇卫生院院长吴恩校介绍,该院中医馆于2017年按照省级中医馆的标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经过这几年稳扎稳打的实践,在当地及周边乡镇都颇有影响,慕名来看中医的群众与日俱增。
芦洲镇是惠城区最北部山区,为了更好解决该镇辖区居民看病急、难、愁的问题,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实践,该院总结出在基层发展中医是服务群众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为更好地发扬“一户一中医”理念,使中医药文化逐步贴近百姓、融入生活,该院大力发展中医药建设,并长期引进中医技术人才,邀请市、区专家长期驻点,手把手指导该院中医师。市第三人民医院黄时浩主任医师(惠州市名中医)等专家不定期到该院开展中医义诊活动,市中医医院、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等院的中医名师也会长期驻点在该院,为群众提供儿童中医、理疗、中药等服务,为群众解决了看病急、难、愁问题,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我市不断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2019年,市卫生健康局设置中医药发展局,各县(区)也全部设立了中医药管理股室,高效协同资源,兼顾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和健康产业统筹发展,全力推进中医药领域重点工作。“十三五”期间,惠州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基层中医馆服务模式,开展能力再提升工程,实现基层中医馆信息化服务;全市93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标准化中医馆;惠东县、博罗县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我市正不断努力盘活基层中医药能力,力争在“十四五”期末80%以上县(区)创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通过学历教育、确有专长考核、师承教育等渠道,保障基层中医药人才供给。”市卫生健康局中医药发展局局长余利平介绍,2021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全市通过率为45%,成绩最佳的惠东县甚至达到100%,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周鑫 段欲军 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