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企业行】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立足“产研培一体”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

  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持续向社会提供绿色高效骨干电源支撑

  立足“产研培一体”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大亚湾石化区内,塔林耸立、管道纵横、储罐列阵,一个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正在加速建设中。鲜为人知的是,这座石化名城里还有着中国大陆装机容量最大的天然气发电厂——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又称惠州LNG电厂。电厂总装机容量255万千瓦,年发电能力145.5亿度,年供热能力480万吨,自2007年一期项目投产后持续向社会提供绿色高效的骨干电源支撑。

  近日,“喜迎二十大 惠州向未来——高质量发展企业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一探这个致力于发展成“产研培一体”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的坚守。

  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中控室。

  铁肩担使命

  石化区里建起大陆装机容量最大的燃机电厂

  大亚湾石化区的蓝天之下,几座高耸的烟囱格外显眼,这里就是惠州LNG电厂。走进电厂,只见这里一尘不染,处处光洁明亮;集控室内,大小电子屏幕有序排列,工作人员严阵以待,时时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变化,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保障电力供应,既是关系民生福祉的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地区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问题。”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丁建华表示,公司全员正全力以赴做好机组安全运维、气电协调等保供电工作。

  在丁建华看来,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密切相关。惠州LNG电厂正是一家在广东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诞生的电力供应企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搭乘改革开放东风,广东经济高速腾飞,伴随而来的是电力需求的急剧增加,全省各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均不同程度出现了电力短缺情况。鉴于此,1998年,国务院批准进口液化天然气在广东先行试点,作为此项工程的配套项目,惠州LNG电厂肩负历史使命,应运而生。

  1999年12月,电厂一期项目立项;2004年9月,一期项目正式开工,成为进驻大亚湾石化区的第二家企业,并于2007年6月全面建成投产。历经10余年发展,惠州LNG电厂参与并见证了大亚湾石化区的高速发展。“随着大亚湾石化区企业越来越多,对供热需求越来越大,叠加广东对电力需求的增加,我们启动了二期项目建设,除了发电,还供热,满足石化区企业生产中的用热需求。”丁建华介绍,历经2期建设,目前电厂已发展成我国大陆装机容量最大的燃机电厂,对区域用电和石化区绿色发展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能源保障作用。

  目前,电厂总装机容量255万千瓦,年发电能力145.5亿度,年供热能力480万吨,从2007年投产至2022年8月底,惠州LNG电厂累计供电约682.94亿千瓦时,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824天,为社会提供绿色高效骨干电源支撑。其中,2021年,惠州LNG电厂上网电量76.02亿千瓦时,出色的保供电工作获得广东省能源局通报表扬,还受到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专文通报表扬,是9家受表彰企业中唯一的燃机电厂。

  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厂区。

  创新驱动发展

  完成多项国内首创重大燃机技术改进项目

  在惠州LNG电厂门口,“广东省燃气轮机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牌子格外显眼。这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的成功认定,意味着惠州LNG电厂在科研创新机制、科研团队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获得了官方认可。

  “我们要打破技术代差”。在访谈过程中,丁建华多次强调这一点。他介绍,天然气发电的核心设备是燃气轮机,它的制造原理跟飞机发动机一样,又叫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机电制造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目前,燃气轮机的关键制造技术一直被美德日的三家企业垄断,是我国产业中被“卡脖子”的一个短板。作为大陆装机容量最大的燃机电厂,丁建华认为,惠州LNG电厂不能只是一个供电、供热的企业,还应承担打破燃机技术垄断,助力产业迈向高端的重任。

  惠州LNG电厂一、二期项目分别采用了日本三菱重工的M701F3型和M701F4型燃气轮机,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需要停机检修,防止出现安全隐患。一开始,进口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零配件更换都要依赖三菱公司,价格高昂,“像燃烧调整技术就一直掌握在别人手中,燃烧器的垫片当时国内生产不出来,每次更换一套就要二三百万元。”

  为了解决技术封锁带来一系列“卡脖子”问题,自一期机组投产伊始,惠州LNG电厂就成立了燃机工作小组,组织生产技术骨干逐步深入研究掌握燃气轮机运维技术。历经8年艰苦攻关,电厂最终顺利完成燃气轮机检修后全负荷燃烧调整试验,并在氮氧化物控制、燃烧调整后的温度补偿、燃烧调整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基本实现燃烧调整自主化、本地化目标,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这不但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让惠州LNG电厂率先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取得电厂自主燃烧调整实绩的燃气发电企业。“我们的研发成果一出来,三菱的服务费用、零配件价格应声下降,例如燃烧器的垫片价格就降至原来的1/3。”

  丁建华介绍,至今,电厂完成了多项国内首创重大燃机技术改进项目,实现燃机检修TA自主化。同时,经电厂优化的联合循环发电行业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也被国内多家电厂推广应用。

  以生产支持科研,用科研反哺生产,这条路,惠州LNG电厂已坚持了10余年。今年,在上游原料价格上涨、经营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惠州LNG电厂仍坚持投入超5000万元的经费到科研领域,“占我们总产值的2%~3%。”

 

丁建华。

  点燃“人才引擎”

  为国内外30余家燃气发电企业开展生产培训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丁建华表示,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惠州LNG电厂先后建设了广东省首家燃气轮机职业技能鉴定站、广东省首家电力行业燃机仿真培训基地,获评省级燃气轮机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成为公司培养高精尖人才的良好平台。

  丁建华介绍,惠州LNG电厂非常重视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成立了专业技术委员会,以首席工程师、资深工程师为引领,引导各专业技术人员向研究型、专家型方向发展,实地解决公司生产难题,着力攻克重大技术难关,例如创建了罗国平劳模创新工作室、黄纪新工匠创新工作室等,“不但助推了电厂安全生产发展,还加强了技能人才的培育和传承,助力电厂搭建起人才梯队。”丁建华介绍,近年来,电厂多人次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省劳动模范和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目前,电厂已建立40人的内训师团队,打造出6名金牌讲师,编著出版业内知名培训教材,建立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并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知识授课、实操教学训练,实施师带徒、师带师机制,将“潜力人才股”培养成技能岗位骨干,培养出了多名行业专家。惠州LNG电厂统计数据显示,电厂内中级职称以上人数占比59%,技师及以上技能人才占比37%,电厂员工也在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技术竞赛上“一鸣惊人”,两次获团体二等奖,2人获评广东省技术能手。

  “‘创行业标杆、建育才基地’是电厂的发展愿景。”丁建华称,借助企业的规模优势和研究、培训平台,公司多年来持续对外开展技能鉴定、仿真培训、生产技能实训和技能竞赛,在行业内获广泛认可,已先后为国内外30余家燃气发电企业开展生产培训,培养生产技术人才数千人,向集团公司及旗下多家企业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个个都成为了各企业技术专家和中高级管理人才。

  鉴于惠州LNG电厂为行业技能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2020年,电厂顺利通过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力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荣获“2020年电力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今年5月,获评“大亚湾人才工作突出贡献企业”,是大亚湾区两家获此荣誉的企业之一。

  企业家高端访谈

  丁建华(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努力建设环保高效国际先进发电企业

  2001年大亚湾石化区开始开发建设,2002年,惠州LNG电厂项目开启前期工作,丁建华进入电厂。20年砥砺前行,大亚湾石化区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前列,正在向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迈进;电厂建成了大陆装机容量最大的天然气发电厂,成为区域能源保障的“定海神针”和行业人才培育的“黄埔军校”。

  在近20年里,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丁建华与惠州LNG电厂一同在惠州扎根、成长,与时代一同见证了惠州的巨变。近日,丁建华接受惠州日报记者专访,畅谈往昔峥嵘岁月,分享能源安全、“双碳”战略对行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来惠州不到一年就领教了台风“下马威”

  惠州日报:你来惠州时,惠州的石化工业刚刚起步,当时对惠州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丁建华:大亚湾的沙滩很美。当年惠阳只有2个红绿灯,到大亚湾就只有一条澳霞大道,沿着这条大道走过去就到了现在的石化区,那时还是一片没有人打理的沙滩,海边有很多棵松树,沿途草比人高,但沙滩是银白色的,非常漂亮。

  风景很美,但我们项目刚开始建设的前几年非常艰难,经常有台风。我于2002年10月来到大亚湾,记忆深刻的是2003年9月2日台风“杜鹃”横扫大亚湾,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9月1日我们就做好各项防台风的措施,把吊机集中固定,活动板房用钢丝固定,屋顶压沙袋,人员撤离工地。9月3日一早起来,我发现地上的水高过脚踝,我与同事们都惊呆了,要知道当时我们住的是淡水华星大厦的7楼。走到客厅才知道原因,有一扇窗户不见了。后来开车去工地,经过中海壳牌项目时,看到他们正在制作的大型油罐被吹得变形。到了我们工地,由于防范措施做得好,除了活动板房的屋檐损坏外,没有其他损失,当天就恢复了建设。

  20年来惠州发展日新月异。今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惠州尖峰期的用电需求还在涨,近期我们5台机组在连续运行,说明惠州的用电需求很旺盛,在“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下,惠州正奋力推动产业升级,未来还会更好。

  电厂的工作较为辛苦,有1/3的人需要倒班,有时可能除夕刚吃完年夜饭,晚上10时许就要往厂里赶。但与兄弟单位交流时发现,我们公司的人员稳定性相对较高,很大原因得益于惠州发展越来越好,宜居、宜业、宜游。对我而言,我非常有幸能够成为惠州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生产废水实现纯净水标准排放

  惠州日报:国家大力实施“双碳”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加快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这对电厂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惠州LNG电厂在能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上有什么举措?

  丁建华:“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力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时期,随着能源供给结构的调整,天然气发电仍是当前能源供给结构调整与转型替代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相信,天然气发电会随着消纳新能源比重的增加和地区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需求的增长,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也将视社会发展情况适时启动三期项目建设。

  在能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上,一方面通过电厂自主的科研成果加持,我们完成了燃油调整、燃料空气配比等模块的升级,采取对机组启停逻辑以及升降负荷速率的优化、循环水母管制运行改造、二期机组闭冷水系统互联改造等等一系列举措,一期发电机组发电效率高达57%,二期达到58%,远高于1000MW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45%的发电效率。以公司2021年上网电量为基准,与燃煤电厂相比,能够节省标煤约5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25.8万吨。

  惠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惠州LNG电厂也是这一理念的坚定践行者。为了更好地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我们投资上亿元购进环保设施、脱硝装置等,原来1立方米排放50毫克的氮氧化物,现在降低到原先一半。据环保部门在排烟口安装的监测装置显示,电厂的硫化物排放长期为零;废水经处理后现在已做到纯净水排放,实现废水循环利用。

  推进天然气发电及燃气轮机大数据中心建设

  惠州日报:现在多个行业都在转型升级,天然气发电行业也是这样吗?你认为未来的天然气发电厂是怎样的?

  丁建华:首先是装机容量会越来越大。惠州LNG发电厂一、二期项目采用的是F级39万和46万千瓦的燃气轮机,现在国际上最先进的已经是H级燃气轮机,运行功率的起点已是60万,在60万~85万之间,效率比F级燃气轮机运行最好的情况还要高3%~4%,这意味着,同样一立方米的天然气,它发电的度数更多。假设我们一期项目一立方米天然气可以发5度电,那么H级燃气轮机就能发6度电,它的燃料成本更低,利润更高,在市场上就更有竞争力。这个差距非常大,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所以更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第二是未来的天然气电厂会越来越“智慧”,通过AI学习能实现生产全流程的预判,实现安全生产,提质增效,届时将能把人员压缩到60%以下。目前,我们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将推进天然气发电及燃气轮机大数据中心建设,让电厂形成“产、研、培”三大技术支持中心,从智慧运行和智慧仓储两方面入手,利用物联网、AI技术、智能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等提高电力“智慧化”生产水平,努力建设成为环保高效、国际先进发电企业。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陈相成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