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谈丨惠州预制菜如何抓住风口飞得更高?

  洗菜、切菜、下锅、开火,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成了一锅“焦土”……这个戏说年轻人不会做菜的段子恐怕要消失了,最近很火的一道“菜”,能让年轻人走上厨艺巅峰。

  这道“菜”就是今年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预制菜。从家禽熟食,到煲粥时放的皮蛋,再到超市购买的速冻汤圆……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预制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国多地正在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推动该产业迈向万亿元规模。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农村资源优势,顺理成章地将预制菜产业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预制菜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在预制菜“万亿元”规模的新赛道上,如何让“惠州味道”征服食客味蕾香飘全国?

(一)

  预制菜“突然”火爆了。

  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一般是指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加工制作为成品或半成品,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风味菜品,可以说是速冻加工品的“进阶版本”。

  几乎每个惠州人都吃过预制菜,甚至从小吃到大。比如路边食肆随时可购买的盐焗鸡、烧鹅、叉烧等,就是大家熟悉的预制菜。

游客在选购惠州的预制菜产品。

  不过,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和纷繁复杂的菜系口味,使得预制菜的发展一直乏善可陈。那么,预制菜为何“突然”火爆?可以说,新冠疫情暴发掀起了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的浪潮。在疫情及“宅经济”影响下,预制菜迎来了“高光时刻”。

  这种“高光”,从全国各地密集举行或将要举行的活动可见一斑:3月3日,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佛山开幕;3月24日,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在东莞开幕,同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发展论坛;3月31日,2023中国(温州)预制菜产业大会开幕;首届北京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将于7月底开幕……

惠州本土特色的预制菜产品。

  早在2022年3月,《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出台,这是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意味着广东想要在预制菜新“风口”上飞得更高。

  预制菜无疑是当下最火的一道“菜”。《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720亿元。

(二)

  惠州跑入新赛道有何优势?

  广东美食江湖卧虎藏龙,作为“东江派”代表的惠州,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播出的传统小吃“阿嬷叫”,还是黄金酥丸、客家酿豆腐、东江盐焗鸡、东坡肉、沥林碌鹅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足以证明惠州人不仅能用心,而且能掌好预制菜的制作大勺。

“东江菜”师傅走进课堂传授东江菜做法。

  近年来,惠州立足特色资源,形成丝苗米、甜玉米、马铃薯、荔枝、梅菜、鲜蔬、茶叶、花卉、南药、三黄鸡、金鮸鱼等优势特色产业,“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一应俱全,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

  “背靠大树好乘凉”,惠州发展预制菜还有一个独特优势,那就是位于博罗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作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代表性重点项目,该基地的农产品交易、仓库配送和加工冷冻功能,正是发展预制菜产业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基地所在地拥有国道、高速公路、赣深高铁等交通优势,让刚出品的预制菜能更快走向全国,香飘更远。

  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壮大特色种植、精深加工、预制菜等富民兴村产业。其中强调要抓好博罗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大项目建设。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资源集聚优势,产业园的建设可谓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也理所当然成为惠州预制菜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厉兵秣马进军预制菜产业“新蓝海”。

  政策红利与行业红利叠加,惠州相关企业正积极跑入预制菜产业“万亿元”新赛道,争取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在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上,惠州展团28家参展农业企业获得合作订单金额708万元,意向投资合作项目186宗,预计可达成7100万元的年销售合作。

(三)

  东江菜大有可为。

  “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预制菜行业风起云涌,怎样才能烹好这道“菜”?风口之下,有人迎风奔跑,也会有人被风吹走。

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现场展出具有惠州本土特色的预制菜产品。

  惠州顺兴食品有限公司是惠州重要的禽肉供港企业之一,从2006年开始涉足预制菜熟制禽肉领域。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公司有关负责人姜波丽介绍,如何抢滩预制菜品牌新赛道,平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助力老品牌焕发新活力,是该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

  预制菜改变了一些企业的战略方向,但能否改变广东人对“鲜”的执念?从市场角度看,这一点对预制菜产业发展非常重要。众所周知,为了追求食材的新鲜,广东人被称“简直不可理喻”,有些食客谈预制菜色变。网络也不乏对预制菜的争议,如味道单一、添加剂成分多等,并出现“我们终将统一味蕾”的调侃说法。

  俗话说,美食不分贵贱,人人都是“食神”。在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前提下,要坚持对美味的追求,下功夫不断试验,解决好安全、味道、性价比等方面难点,研发出优质的、符合食客期望的产品,才能更好地抢滩预制菜品牌新赛道。

惠州组团参展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和第十二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

  惠州餐饮界人才济济,不乏对菜品研究“执念”很深的东江菜师傅,要发挥好他们的聪明才智,研制出更多美味的东江预制菜来征服市场。这是大有可为的,例如梅菜在历史上作为宫廷食品被称为“惠州贡菜”,其做法丰富多样,包括梅菜肉饼、梅菜扣肉、梅菜蒸鱼、梅菜汤等。研发时要注重保留好食材风味特色,烹饪并传承好这道“惠州第一菜”。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无论在网上还是超市,预制菜的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如何才能避免同质化,做出富有地方特色的预制菜?

  惠州可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基础上,加强对文化的发掘与利用,让文化赋能预制菜,用好惠州文化元素讲好惠州故事。例如,1600多年前葛洪研究出来的一套药食同源养生菜系,依然还在惠州人的餐桌上,如何将其运用到预制菜产业?又如,苏东坡留给惠州的饮食文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养生文化,如何走上舌头,更上心头?

“罗浮御膳”展位,蛋糕受到关注。

  可喜的是,惠州近期亮出“罗浮御膳”预制菜品牌,包含东坡肉、盐焗鸡、姜醋猪脚、腊肠和蛋糕等品种。一些企业正在谋划推出“南派烤鸭”、试产即食煲仔饭、研发焖猪肉等,这些极具惠州特色的预制菜即将走上餐桌。

  文化是软实力,用好了,就是实实在在的市场硬实力。让“惠州味道”走向全国,就应该打好文化牌,结合惠州特色文化打造预制菜公用品牌,促进预制菜标准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做成惠州的一道“硬菜”。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