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家长,当班主任不准你的孩子升学或是要他转学,你会怎么做呢?不久前,群友“路过人间”在一个公益分享群分享了当他碰到这样的事情时的处理方法及结果,群主学竞看后与他进行了互动,熹微老师对他的分享进行了点评。
来源:包图网
爸爸的冷静、尊重、倾听、理解
让师生关系好转
群友“路过人间”:
儿子现在实岁7岁,刚刚小学一年级毕业。
我夫人负责小孩的学习,我负责他的运动和玩。
四周前,即考试前的一周,班主任语文老师和夫人交流后,让夫人中午去学校把小孩接回来,要“好好地吓一下他”(班主任的话)。
夫人告诉我,班主任什么招都用了,说不准他上二年级,要他转学,报告校长......
我问夫人:“班主任是什么样一个人?”
她说:“大学毕业了三年吧。”
我说:“下午我们俩带上孩子,到学校去吧。”
到了下午1点50左右,班主任来了电话,说:“还是让他回学校上课吧。”
班主任说,她比较忙。要不明天,要不晚上电话交流。
我问夫人: “那我和班主任交流,你同意吗?”
她很紧张,问:“你准备说什么?”
我说:“我现在不确定,要看到时她怎么说。”
这件事之前几天,班主任给夫人的短信留言说:“我真的快给他气死了。”
夫人告诉我,这个班主任严格是全校出名的。她有一次从一个四年级的学生背后走过,那个学生说:“我后背都发凉。”
我问夫人的意见。夫人说:“班主任让学生怕她,我不同意这种观念。”
这天中午,我先和夫人、儿子交流了一个小时,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儿子是他们班唯一被班主任中午赶回家的原因是什么?以下是我们的交谈内容。
我:儿子成绩怎么样?
夫人:语文,全班最差。英语,过得去。数学,可能已经达到初中水平。
我又问儿子:你学习怎么样?
儿子:语文,C+。 英语:很好。数学,随便你问。
我:你说英语很好。你有什么凭据?
儿子:我上次考了100分。
我:再上一次?
儿子:98分。
我问儿子一道数学题:如果7点钟,第一个同学到。7点1分,第二个同学到。7点3分,第三个同学到。7点6分,第四个同学到。全班30个同学,最后一个到,是什么时候?(这是一个等差数列题)
夫人:以前我没有和他说过这样的题。
我问儿子:要不要爸爸和你说怎么想?
儿子摆手说“不要”,然后一个人面对窗户,陷入沉思。
过了五分钟,过来说答案。我说:不对。
他又去想。
如是三次。
最后他答对了。
我:你语文为什么学不好?
他:我不是不好,是上课不认真。
我:你为什么上课不认真?
他:我其实是认真的,是吴老师说我不认真。
我:吴老师为什么说你不认真?
儿子:别人都把书拿出来了,我还没有拿出来。
我:你为什么比别人慢?
儿子:他们一下课就去洗手间。我玩了一下才去,回来就晚了。
我:如果我问吴老师,你觉得她会认为是这个原因吗?
儿子:还有,她叫我,我没有立刻跑过去,我慢慢地走过去。
我:你做给我看,你怎么慢慢地走过去。
他搬来一个凳子。说:“是吴老师。”然后自己走到大约3米外,说:“吴老师叫我:‘你过来。’我就这样走过去。”然后他一步一步挪过来。
我:那你怎么做,老师不生气?
他又做一次,然后跑着过来。
我:还有吗?
儿子:没有了。
我:就这两件事,老师就让你中午回家?
儿子:是的。她性格就是这样的。
我:她性格怎样?
儿子:哎呀,我不知道怎么说。她就是这样的。
我:那你准备怎么办?
儿子:向她道歉。
我:她会接受你的道歉吗?
儿子:不知道。
我:如果吴老师不接受你的道歉,你怎么办?
儿子:会接受的。
我:你怎么这么肯定?
儿子:我知道她会接受的。
我:吴老师最看重什么?
儿子:上课认真。
我:你怎么知道?
儿子:她和校长说的时候,就是说的这一点。
我:她和校长说的时候,你在旁边?
儿子:是。
我:他们还说了什么?
儿子:校长说,“我同意你的说法。”
我:校长是什么意思?
儿子:这个你都不知道啊,校长同意吴老师的话。
我:同意吴老师哪句话,还是句句都同意?
儿子:应该是同意吴老师批评我。
我:吴老师批评你,还要校长同意吗?
儿子想了想:那应该是同意吴老师说要我转学。
我:你想不想转?
儿子:不想。
我:为什么?
儿子:因为我有好多好朋友在这个班。
......
在一个小时里,我一直问,他一直回答,偶尔他也问我。
然后,我夫人就带他去上学了。
晚上,我和吴老师电话交流。
我对吴老师说:“您是搞教育的,我是做生意的。我不懂教育,所以,如果我有什么地方错了,请您指正。”
听到这个开头,我夫人放心地走开了。
“吴老师,今天这件事,我问了孩子,他是这么说的,您看是不是这个原因?”我说完,吴老师说:“他说得挺客观的......”
......
吴老师说:“我对他说,你读书是为了爸爸吗?他说不是。我说,是为了妈妈吗?他说不是。是为了老师吗?他说不是。我告诉他,是为了你自己。”
我打断了老师的话。“吴老师,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在孩子四岁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你要为你将来奉献的人学习。你要学会奉献,不要学会索取。你学习,就是要为他人。一个人学习医学,是为了病人。一个人学习教育,是为了学生。这是我们父母的观点。如果一个人为自己学,说到底,是深度自私的。”
......
我又说:“许多父母让小孩去学校,可能希望小孩在学校快快乐乐。我们不是这样要求的。我们喜欢小孩在学校,有痛苦,有欢乐。有快乐,也有难受。学习本身不会是快乐的。您严厉要求他,就是对的。他在家里,已经能够感受到足够的爱。他不缺爱。他到学校,是去接受教育的。您觉得怎么教正确,您就怎么教。我们会在家里,进行同步的平衡教育。”
“如果您严厉了,我们在家里,就会温和。如果您温和,我们在家里就会严厉。给他一个完整的世界,而不是给他一个刻意的世界。让他在各种情况下,都能适应,而不抱怨,怪这个世界没有把最好的给他。他要学会的是:适应规矩,学会尊重规矩,并在规矩的约束下做出成绩。”
......
吴老师听了,说:“你们作为家长,能够这样配合老师,我们很感谢。”
我说:“吴老师,说到底,是您为我们在教育小孩。很多年以后,我们还是他的父母,但是,他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启蒙老师,就不一定了。”
吴老师明显地有些激动,说:“能有你们家长这样的理解,我们再累再苦,都认了。”
电话打了40分钟。夫人开始走开,后来在一旁带着儿子, 静静地听。
结束以后,夫人说:“开始我以为是你不想放电话。后来,我看是吴老师不想放电话。”
我对儿子说:“你看,为了你的事,今天一天,我们和吴老师进行了这么多沟通。”
......
一周后,学期结束的最后一次考试,儿子的语文考了B+。
夫人说:他从来没有考过B,这次一下就考了B+,而且,他还报名去读一个两个课时的“写字培训班”。
我还是负责儿子每天的玩和运动,而学习,还是夫人负责。
谢谢。
孩子需要体验完整的世界
学竞:
谢谢您的分享!当遇到孩子的问题时,您首先是以平和的心态和儿子进行深入的交谈,去详细了解问题的原因,并通过提问去引导孩子思考如何看待、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您没有去评判,而是抱着尊重的态度去了解孩子和老师的行为和做法,并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非常难得。
分享中有几点让我非常赞叹,一是对人的尊重,无论是对孩子还是老师;二是夫妻间的分工与合作很明确、和谐,作为一个父亲,专门负责孩子的玩和运动,是较少见的;三是教育理念很好地体现了阴阳思想,让孩子去体验完整的世界,如温和与严厉、快乐与痛苦;此外,从小就教育孩子,要为将来奉献的人学习,这种理念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路过人间”回应道:“谢谢学竞。”随后继续分享。
那天下午放学,我去接儿子。他说:“我以为是妈妈接。”
我问:“为什么?”
他说:“妈妈会和吴老师交流几句。”
我问:“爸爸不能和吴老师交流吗?”
他说:“爸爸也能。”
我问:“你希望爸爸还是妈妈和吴老师交流?”
他说:“爸爸。”
我问:“为什么?”
他说:“爸爸看起来,凶一点。”
我问:“为什么爸爸看起来凶一点,就是爸爸去?”
他说:“你就可以对老师说,(他一边说一边做手势)我回去打他一顿。”
我觉得没有听清楚,问他:“你说什么?”
他又一边做手势一边说:“你就对吴老师说:‘我回去打他一顿。’”
我摸着他的头说:“爸爸永远都不会打你。”
他低着头,好一阵没有说话。
学竞回应道:
不少家长接到老师的投诉后,常会因为生气或觉得丢脸,而把孩子打一顿,认为那样就是教育了孩子。您的例子让我们真切地认识和感受到:真正的教育是倾听、理解、引导和支持。能量疗愈里面有一句话:爱是一切的解答。爱才能让人的心灵真正得到成长。
孩子的成绩是整个生命状态、多种因素的呈现
熹微老师后来对“路过人间”的分享进行了点评。
“路过人间”的分享很有意思,触动我的第一点是:实力印证了“不怕”会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状态:当家长不怕老师(学校);孩子不怕父母。
分享开始的这段话:“四周前,即考试前一周,班主任语文老师和夫人交流后,让夫人中午去学校把小孩接回来,要‘好好地吓一下他’(班主任的话)”就很有趣啊!老师的想法跃然纸上,这个“吓”字就透露出很多的信息:比如,不是学生的学习、品行真的差到要被驱逐出校,而是老师可能需要用更严厉的、带着恐惧的情绪去管理孩子;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老师颇具个人特色的管理思路以及迫切的心情。
这里,家长“路过人间”给出非常赞的回应模式,一方面是积极倾听孩子,放下评判,力图全面把握孩子到底在学校里面发生了什么以至老师如此的愤怒。特别有意思的是,也正是经由这样的一件突发事情,我相信爸爸这次的冷静介入反而是一次很好的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我发现“路过人间”的孩子内在是比较自信的,也比较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能清晰地表达出来,内在有这样质地的孩子可以想象平日在家里还是比较充分地得到过家长给予的允许、接纳、理解和信任的。祝福孩子啊!
另一方面,“路过人间”在跟老师谈话之前会懂得通过妻子对老师的背景获得更多的了解,这一点很重要,会更好地帮助家长理解老师。比如说老师刚刚大学毕业不久,这说明了老师一方面可能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比较大的社会成就感,自然会对班里的孩子也相应地要求比较高,那么教育手法上也自然会比较着急、比较僵化、单一;同时,因为教学时间短,也会对学生的生命状态把握不准,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不能更好地看见孩子学不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才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去深思的地方啊。
想起分享中孩子的母亲说这位老师,“她有一次从四年级的学生背后走过,那个学生说:我后背都发凉。”——看似好像一句很夸张的玩笑话,却透露出老师平日的高要求、严标准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孩子们,试想一下,面对这样令人充满恐惧的老师,孩子们怎么能爱上学习呢?前面说了“路过人间”的孩子还是比较“大胆”,估计没有太多的害怕,但是也会因此对老师教的语文提不起兴趣,自然语文也是学得比较不好的一门课了(但经过这一次父母跟老师的沟通之后,师生的紧张关系缓解了,孩子期末的语文成绩反而有了较大的进步,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不是单一的学习能力的反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孩子整个生命状态、多种因素的呈现,这是后话了)。
“路过人间”此次的分享触动我的第二点是他的沟通能力。虽说他本人说自己是做生意不是搞教育的,但是沟通能力我想不论是搞教育和做生意都一样是需要的,沟通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该如何去沟通,那么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应对自如。比如这位家长无论在和孩子,还是老师沟通之前首先都会先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如此才能比较好地完成沟通的第一步:倾听。
第二步,共情对方。那么要做到共情,自然少不了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做到对人真正的尊重。
第三步,表达自己。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么彼此之间的理解就达到了,误会自然会消除,结果就是双赢!
看最后:“吴老师明显地有些激动,说:‘能有你们家长这样的理解,我们再累再苦,都认 了。’”当一个人真正被理解、被看见、被尊重的时候,心与心的交流就发生了,一股暖流在彼此间流动起来。其实,我们每一个家长、每一个老师从内心深处都是爱孩子的,都希望孩子好,只不过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所以可能在理解问题、处理方法上言行会有偏差,这个时候良好的沟通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
谢谢您的分享。
惠州日报社幸福家庭教育工作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