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转变!仲恺:数字化背后的流动人口管理之变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城镇人口9.02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3.76亿人。人口流动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又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要害所在,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必然要关注流动人口这一庞大而重要的社会群体。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向纵深推进,惠州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也推动了人口进一步流动和集聚。仲恺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是惠州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仲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逐年攀升,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仲恺高新区突出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转变思维、创新模式,强化科技赋能,借力数字化,推动流动人口管理和基层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同步提升,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贴近实战、突出实效的流动人口精准管理路子。

  ◎搭建信息化平台

  发挥技术优势,从“经验管”向“智慧治”转变

  “智慧门禁系统支持蓝牙、智能卡、远程密码等多种开门方式,尤其是通过与政府信息化治理平台对接,让房屋出租更加安全、便利。”在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下塘新村经营出租屋的黄权荣高兴地说,“很准!登记起来简单省事,租客也更有安全感。”

  信息采集是流动人口管理的一大难题。针对不同场景、规模、用户、需求等,根据企业、小区、出租屋等不同场所应用类型,仲恺高新区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的优势,引入多种不同的信息采集终端设施设备,在大型企业和小区推广人脸门禁,在独栋出租屋使用蓝牙门禁,在中小企业推行二维码采集模式,并配套相应管理软件。

  “通过一站式采集,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实现了从被动采、人工采、上门采向主动采、智能采、登门核转变,流动人口信息向实名、实情、实数、实时转变。”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惠新派出所副所长周究伟说。

  以数字化为突破点,仲恺高新区根据“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系统平台、统一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以及“程序相互调用、数据相互复用”的科学方法,着力打造高效便捷、多维采集的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应采尽采,确保流动人口信息“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

  “以前流动人口管理主要靠经验,现在更多的是通过智慧平台。”仲恺高新区公安分局村警办工作人员叶建庭说,自2019年平台搭建以来,在村(社区)探索实行流动人口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以辖区派出所社区民警管辖工作责任区为基本单位,根据人、房、业基本情况,科学划分网格,依托村(社区)村(居)民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等平台,围绕社会治理要素基础信息搭建资源库。

  据介绍,该平台目前采集仲恺全区近40万流动人口信息,并预警推送重点人员信息近万条,在推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全区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2.48%,“两抢一盗”警情同比下降8.85%,“打架斗殴”警情同比下降10.88%。

  不仅如此,该平台还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通过公安大数据平台分析,并推送相关信息给防疫“三人小组”,形成快速反应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对重点人员的精准管控。

  ◎构建立体工作机制

  打破“信息壁垒”,从“多头治”向“共同治”转变

  流动人口规模大,人口倒挂现象非常明显,2020年登记在册流动人口在常住人口中占比超六成;工厂宿舍、出租屋多,全区分布着9000多家企业、工厂,600多家公寓式出租屋,约2.5万栋出租屋;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劳动力需求量较大,但员工入职门槛低,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不少工厂“天天招人,但还是天天缺人”……

  这是仲恺流动人口的“底数”。流动人口在给仲恺产业发展带来红利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中跨部门协同难度大的实际,仲恺高新区建立一套立体化工作机制,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坚持以“党政领导、公安为主、多方协同、综合治理”的原则,搭建覆盖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组织治理机构,区委、区管委会成立区流动人口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部门治理相应责任,明确政法、公安、劳动、住建、消防、房管等多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变“多头治”为“共同治”。

  “信息壁垒”打破之后,基层工作人员的精力从繁重的文书、报表中解放出来。“以前流动人口底数不清,现在通过数据共享,在手机平台上轻轻一点,各种信息一清二楚,并且可以随时完善,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西坑村驻村民警姚润东深有感触地说。

  打破“信息壁垒”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帮助。九联科技人力资源部专员林海燕说:“自从用上了人证一体机之后,人员招聘、录入比对的效率大大提高,以前招聘四五十个人要忙一个下午,现在几十分钟就好。不仅如此,用上这个系统之后,如果发现应聘人员信息存在问题,派出所民警还会进行预警,解决企业用工问题。”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延伸治理“触角”,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共同治’不仅体现在治理主体间的紧密配合,更体现在治理‘触角’的不断延伸。”仲恺高新区委政法委平安建设工作科科长姚歆表示,如在“网格化”治理过程中,通过广泛发动村(社区)干部、村(居)法律顾问等力量,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智能化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全覆盖的基础上,仲恺以“一村(居)一警”工作为切入点,配合自主研发的社区警务管理平台,加强对流动人口信息数据的实战应用,实现重点人员、重点场所智能化管理。

  辖区园区、镇街参照完善相关机制,成立村(居)、企业流动人口治理站,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形成了责任清晰、条块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

  “基础信息+日常巡逻”,提升巡查工作效率。在突出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基础上,公安机关通过后台数据对企业、村(居)、出租屋等传送的流动人口信息进行筛查,做到“不漏人、不漏地”。

  “基础信息+人员核查”,提升打击犯罪能力。驻村(居)民警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及时分析确定重点人员相关信息,有效预警流动人口风险。

  “基础信息+警民联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通过相关应用软件,出租屋经营者、企业等快速准确掌握流动人员出入情况,并与驻村(居)民警、物管工作人员“一键沟通”,进一步加强了警民沟通联系,增强了协同治理成效。

  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流动人口管理体系的建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仲恺高新区以流动人口管理“小切口”,撬动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实现问题精准发现、精准诊断、精准施治,不断推动流动人口管理和基层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同步提升。

  “眼下,我们正推动党建工作渗透到流动人口领域,让外来党员成为服务管理流动人口的一支重要力量。”姚歆说,在流动人口管理实践中,通过依靠村(社区)党组织和网格党小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运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流动人员诉求表达、利益协调通道,有利于进一步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欧阳成 张旭华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