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霞涌名人黄伯群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 从事教育晚节可嘉

原标题:
百年前的霞涌名人黄伯群投身革命热心家乡事业,至今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南坑河畔故事多 伯群事迹代代传

  在大亚湾区霞涌街道,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霞涌八景》诗,作者是黄伯群。要问大亚湾名人、霞涌名人,黄伯群是首推之人。黄伯群是霞涌街道南坑村民小组人,生于1882年,中国同盟会的早期会员,追随孙中山投身辛亥革命。悠悠南坑河畔,村庄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黄伯群在南坑村民小组的故居仍然存在,他的传奇故事也如南坑河水一样,在村里代代相传。 

悠悠南坑河畔故事多。这是南坑河入海口段。

  当地村民人人知晓黄伯群故居

  南坑村民小组距离霞涌圩镇很近,数分钟车程便到。黄伯群的名气实在太大,走进村里随便问一个村民就能找到他的故居。南坑村民小组6号——黄伯群出生的地方,这栋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老房子,如今仍有黄氏后人——黄伯群之子黄献文夫妇驻守。

  黄献文和妻子蜗居在老房子里,养了几只鸡。黄伯群故居其实是一栋由3间小房组成的平房,其中两间被用来堆置各式各样的杂物;面积最大的一间则集厨房、厕所、卧室于一体。

  让人欣慰的是,故居虽旧,但黄伯群的传奇故事在村里得以口口相传。近年来,村里也有心搜集了不少关于黄伯群及其后代的资料。结合老人的记忆和《惠阳文史资料》等史料记载,我们尝试着还原出一个更真实的黄伯群,希望让更多人记住他。

黄伯群。

  黄伯群早年东渡日本投身革命

  黄伯群自幼跟随祖父黄德茂外出行医,见闻较广,早早就有了推翻帝制的革命思想。青年时期,他参与了惠州三洲田起义,失败后为逃避清兵迫害而背井离乡,在省城两广高等师范学堂就读。在广州,他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继而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廖仲恺等人,加入中国同盟会,从此奠定了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理想。

  清宣统元年(1909年),化州高等小学聘请教员,同盟会设法派黄伯群充任,借以进行革命活动。在化州高等小学,黄伯群对学生十分爱护,为学生们带去了不少宣传革命的书刊,提高了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并利用机会同进步人士组织拜兰团。他经常以太平天国檄内的语句与友人们传诵,如“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他的言论行动为当局所疾恶,不久便被撤销教职。同年8月,黄伯群离开化州回广州。

  1911年,黄伯群频繁往返于省港之间,参加中国同盟会的工作。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黄伯群一度遭清兵拦截不能出城,幸好他备有惠州各商号采购商品的单据,称自己是来省城购货的商人,这才幸免于难。

  民国成立后不久,黄伯群再次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加入中华革命党并任东京支部长,后来又接受任务奔走南洋一带,在南洋一报社任主编,筹募经费,支持“讨袁护法”。

  1916年,黄伯群投身“讨袁护法”的战斗中,参加“广东共和军”,任第三路第五支队司令长,与第六支队司令长叶匡负责由淡水进攻惠州。之后黄伯群又去南洋为孙中山筹募革命运动经费。

黄伯群故居。

  从事教育晚节可嘉

  1921年,黄伯群移居香港,从事教育事业,创办大中女子中学于旺角,执教鞭于九龙英华书院,并带女子弟们学习岭南派书画。

  在港居留期间,为团结惠州旅港乡亲,维护乡亲合法利益,黄伯群与陈大球、许让成、周醒南、陈承宽等殷商创建侨港惠阳商会。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大举南侵,我国沿海陷敌,他又发动商会与港英当局交涉,要求划出地点设置难民收容营、赈灾救济发放棉衣等。他除了任侨港惠阳商会理事外,还担任香港负有盛名的崇正总会名誉会董。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带领学生参加反帝大同盟活动,又带领全校师生欢迎与欢送钮永建先生率领的广西学生抗日请愿团,向南京政府请愿。为了民族利益,他多次快邮代电声讨蒋氏的不抵抗政策,在蓝衣社暗杀成风的恐吓下,他仍始终如一。香港沦陷后,他返回惠阳原籍,途中遭反动保三师扣押,后逢老同盟会会员姚雨平老先生营救才获释放。

  1943年,年过六旬的黄伯群返回家乡霞涌南坑,仍从事民间教育,任中心小学校长。他自号炉峰山人,在本村开办夜校、识字班等,帮助妇女青年识字,提高文化。该年霞涌第二次沦陷,驻苏埔村的日军司令得悉黄伯群是留日学生,曾亲自骑马到南坑村访黄,许以高官厚禄,甚至以县长地位为饵,诱其进入圈套。没想到黄伯群大义凛然,坚决拒绝。

  日寇投降后,黄伯群重返香港,参加民主运动,与陈其尤、李济深、严炳章等民主人士,拥护停止内战等政治主张。1952年,他因中风病殁于澳门其女儿家,享年71岁。

  情系桑梓曾希望开发霞涌

  黄伯群至今为家乡人铭记并津津乐道,除了他的革命人生、教育事业,还因为他热心家乡事业。

  霞涌地处海滨,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此,黄伯群曾拟过一份开发大亚湾改善霞涌地区的计划,如修筑避风塘,改善渔村渔民生活,修筑深水码头,在大亚湾筑港口码头;兴建巽寮玻璃厂、办工业等。他还开展平民体育组织篮球队,创设螺岛公园改善环境……遗憾的是,由于国民党当局腐败无能,黄伯群生前“改善霞涌”的理想没有实现。

  据悉,黄伯群先后娶了3位妻子。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几个儿子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尽管黄伯群改造霞涌的愿望没有实现,但他生前留下来的《霞涌八景》诗,如今已成为霞涌珍贵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到了大亚湾、霞涌,一谈起霞涌的历史文化,当地人就会说起黄伯群这个人和《霞涌八景》这首诗。他或许称不上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但肯定是一个造福桑梓的乡贤。

  ◆后人追忆

  黄希文:

  “父亲是一位性情中人”

  黄伯群的幺子黄希文如今已古稀之年,在霞涌海鲜一条街经营一家饭馆已30多年。谈起父亲,黄希文感情溢于言表。

  黄伯群一生娶过三位妻子,黄希文是黄伯群与第三任妻子于1947年所生,也是黄伯群最小的孩子。此时,黄伯群已65岁。从黄希文名字便可看出,黄伯群或许把某些未尽的事业和希望融入到了这个名字中,也寄托了一位老父亲对老来再得子的开心与希望。

  1949年,黄希文才两岁多时,黄伯群重返香港,1952年在澳门病逝。

  因为尚在无法记事的幼年便与父亲离别,黄希文对父亲并没有亲历的印象。“我对父亲的认识和了解,都来自村里的老人和兄长们的讲述。”黄希文感慨地说,他虽没有得到父亲很多的亲自抚养和呵护,但天生的父子血缘,加上他长大后通过各种渠道对父亲的了解,他的骨子里对父亲有着深深的眷念和爱戴之情。

  “父亲是一位性情中人,耿直得有些暴躁。”黄希文说,他曾听村里老人讲,父亲在家乡名望很高,每每回乡,乡间有钱人都想请他吃饭。新中国成立前,有一次黄伯群回乡,一位乡贤摆了两桌饭菜,邀请以黄伯群为主的有名望之人吃饭。这位乡贤出于好意,恭维黄伯群说:“黄伯群先生,霞涌就看你啦!”可不料,黄伯群听了后没有高兴,而是很生气,当众掀了一张桌子就走了,搞得别人面面相觑。

  “其实现在我是理解父亲当时的心境的。”黄希文说,父亲是一位一生以家国命运前途为重的爱国人士,胸怀抱负,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后因不满当局而退出政界专心教育,但他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家国命运,其抱负绝不止于“霞涌有名”。因此,当别人恭维他“霞涌看你”时,他的心里大概是憋屈的、郁郁不得志的,才会有“掀桌走人”之举。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