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法院织密基层治理“法治网” 村民小事不出门

  “我们村常住人口有多少?”“村里在基层治理上主要遇到的问题有哪些?”……近日,西区街道樟浦村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来到村委会,与村干部详细交流,了解村中存在的主要纠纷类型和普法需求。眼前这一幕是大亚湾区人民法院(下称“区法院”)强化源头治理,凝聚矛盾化解“合力”的工作场景。

  今年以来,区法院以“和美网格”治理为抓手,通过“2+1+2”工作模式,组建由2名院领导挂点,1名法官+2名调解员驻点的网格队伍,下沉到西区街道各村(社区),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网络,释放网格大能量,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格”,助推大亚湾区域社会治理效能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大亚湾法院网格队伍到塘尾村实地了解普法需求。

  专业团队进网格

  从被动受理变主动下沉,组建专业调解队伍进村居、入网格,是区法院积极延伸司法职能,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司法新期待新需求,高效便民服务传递司法温度的举措之一。

  2021年6月,区法院诉讼调解中心正式挂牌,选任9名调解员,建立“五步法”工作模式,通过“初步筛查、明确诉讼请求和争议焦点、确定争议实事、督促解决问题、案件分流处理”五大步骤,为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2022年4月,该中心已成功调解纠纷495件。

  今年1月,大亚湾区委政法委印发《大亚湾开发区开展“和美网格”治理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区法院以此为契机,转变思路,秉承“中心下移、工作下沉”理念,将诉讼调解中心职能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通过“2+1+2”工作模式,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组建网格队伍,让法院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开展诉源治理工作。

  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在9名调解员中,3名调解团队负责人均是退休法官,另6名调解员是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或具有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工作经历,有一定调解经验的人员。

  诉源治理治“未病”

  “法院力量下沉农村,我对建设和谐乡村更有信心了!”4月22日,在法院下沉樟浦村座谈会结束后,樟浦村党总支书记严伟青感慨说,“此次座谈会法院一共来了5名专业人士,对我们解决宅基地占用和相邻权纠纷等问题作出了法律层面上的解答。”

  负责樟浦村片区的调解员江齐锋告诉记者,樟浦村村民以严姓为主,村委配备有法制副主任和人民调解员,普法宣传具有一定的基础,接下来,他们将结合樟浦村历史、户籍等情况,深入群众了解该村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做到抓早抓小“治未病”。

  “乡村和社区出现的矛盾纠纷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我们希望对这些纠纷类型进行研究分析,再运用到其他村社区的调解工作当中,让矛盾纠纷在萌芽阶段得到化解。”区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自4月1日开展网格队伍下沉村居工作以来,他们对社区及乡村可能、已经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了系统性搜集与整理,接下来,他们将根据各类矛盾纠纷的性质、特点、化解难易程度等分门别类,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化解。

  基层惠民零距离

  为更好地发挥诉讼调解中心在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与优势,探索“网格+调解”基层惠民道路,区法院多措并举,让法律服务真正惠及到群众生活方方面面。

  接下来,区法院将加大普法力度,深入辖区各社区,开展“普法+整改+调解+信用+联动”物业纠纷系列普法讲座,通过对业主、物业公司双向、精准普法,为减少矛盾纠纷打好法律基础。同时,引导试点小区物业公司以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建立有专人负责的物业纠纷投诉平台。业主可通过该平台举证、投诉各类物业服务涉及的难题,再由平台管理人登记、分类,并及时推送至相关工作人员,限时办结,及时整改,提高社区问题内部自行解决的能力。

  除此之外,区法院还将“内外联动”,加快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与区房管局、区物业协会、区物业调解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协同联动,在法院设立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设立日常联络员,建立联系电话目录,提供一站式解纠纷办公平台。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通讯员章婷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