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首批18名教师分赴黔西南册亨县支教

  根据《惠城区·册亨县教育局教育协作框架协议》精神,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协作,更快速地提升两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惠城区和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两地互派教师进行交流支教。今年8月,惠城区首批10所学校(幼儿园)18名教师分赴册亨县各结对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至一年不等的交流支教。

  本期《惠城教育》,记者采访了首批两位赴册亨县支教的惠城区教师,听听他们的支教故事。

  

黄小文在给学生们辅导作业。

  与马蜂窝“共寝”一晚

  黄振科和黄小文来自市惠南学校,这次去册亨县支教,他们来到相对偏远的巧马镇中心学校。

  8月28日晚,来到巧马镇中心学校后,黄振科和黄小文匆匆收拾宿舍,不料刚出阳台,黄小文手臂便被马蜂扎了两下,原来阳台洗手台下方有个马蜂窝。天色已晚,一时无法处理,黄小文只能关起阳台门,与马蜂“共寝”一晚。天一亮,黄振科和黄小文便随巧马镇中心学校校长来到了校门口,迎接学生入校。

  黄振科告诉记者,巧马镇中心学校位于大山脚下,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制学校,有1300多名学生。“学生大多离家比较远,基本上住在学校。我们也住在学校,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待命。”黄振科说,他们除了教学,学校各项管理事务也基本上都会参与,包括控辍保学家访,去食堂检查卫生和食品安全,值日时带学生排队去饭堂吃饭,饭后陪学生到校园内散步,晚上查寝等。

  “学生们吃饭时,老师们也在一旁吃饭。”说起吃饭,也着实让黄小文“惊险”了一回。黄小文是惠城区横沥人,从小到大都不吃辣椒,可当地饭菜的一大特色就是辣。抵达一个礼拜后的一个晚上,黄振科突然收到黄小文发来的一条短信:我肚子痛、尿血。黄振科跑到黄小文宿舍,看他浑身不舒服、全身冒冷汗,连忙送他去医院。“医生说,就是吃辣椒吃的。从医院回来后,我劝他休息几天,可他说感觉好些了,马上又去教室上课。”黄振科说。

  

黄振科和学生们在一起。

  寓教于乐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巧马镇中心学校支教,黄振科教小学五年级语文。“学校的教学配套设施很完善,有些比惠州的学校还好,学生们都非常淳朴、善良,对老师很尊敬,但部分学生有些腼腆、不太爱表达。”黄振科说,为鼓励孩子们多开口、善于表达自己,在上“民间故事”这一单元时,他特意创新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出教室,来到校园里的小公园内,并把学生分成六七个小组,以小组形式每个人轮流讲故事。各个小组还选出一名讲得最好的同学,最后在教室里PK,与大家一起分享。“很多同学讲得很好,娓娓道来。”

  课堂上,黄振科还和学生们讲起惠州的风土人情,介绍惠州西湖、双月湾、罗浮山、高榜山等,告诉他们大山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惠州是怎样的。黄振科还经常鼓励学生们多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带全班学生去镇图书馆集体阅读。“我还特意办了张借阅卡,每次去都会带上一个大拖箱,一次性借四五十本书,让整个班的学生轮流阅读。”黄振科说,借书后还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奖品奖励学生。

  今年6月,教八年级物理的黄小文就为册亨县全体物理老师上了一节题为《分子动理论》的名师线上课。去支教前,他准备好当地使用的人教版物理的初中全套教材,搜集近几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中考题,进行研究、分析试卷的难易程度和命题方向。

  “不能把课上得太普通。”黄小文通过寓教于乐的课堂,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热情。在实验课上,他用纸杯和绳子制成“土电话”,并设置故事场景,让学生们通过“土电话”对话,在游戏中演绎故事,明白声音传播的原理。为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积极动手实践,他还利用学校的特色大鼓,把纸屑、泡沫、小球等放在上面,敲打跳动来体验震动的频率。“学生们看到自己熟悉的大鼓,非常积极,抢着做实验。”黄小文说,他还结合实际情况出题,例如某位同学离学校多远,对着大山大喊,多久能听到回声。

  对辅导学生,黄小文也很讲技巧,学生不太敢进办公室问问题,他便鼓励学生走出课室、走进办公室、走进操场“捕捉”老师,实时解答心中疑虑。发现有同学上课认真但作业情况不理想时,他也会让学生去办公室找他。当有学生因病缺课,他便利用课间时间帮学生补上。黄小文说:“刚开始学生们有点不敢,后来找我辅导的学生越来越多,有时甚至排队来。”

  参与课后服务,教孩子们打球下棋

  黄振科和黄小文还充分发挥特长,积极参与学校校内课后服务中,带学生玩游戏,教他们打篮球、羽毛球,下中国象棋,一起跳当地布依族转场舞。

  学校羽毛球场虽铺设了地胶,但没有划线,黄小文便帮着把线划好,教学生们打羽毛球。当看见学校乒乓球台全是铁网,就把自己的乒乓球网永远留在巧马镇。“我的中国象棋水平在学生心中可是相当高的,每当看到我,学生们就说‘老师我要跟你下棋’,然后对面一群学生下我一个。”黄小文笑着说。

  离别总是伴随着感动,黄振科和黄小文直言过得非常充实、快乐。“离开那一天,我们都不敢说要走了,但学生们还是知道了。”黄振科说,他从办公室出来,学生们都站在走廊、楼梯跟我挥手告别。当他走到球场时,学生们还站在走廊看着他,跟他挥手。“我当时很感动,都不敢看他们,舍不得。回到宿舍收拾衣服,同学们还跑到宿舍来送我,满满一屋子都是人,还亲手制作了卡片、手工品送给我,给我写了好多心里话。”

  离开前夕,有学生扎了一束小花送给黄小文,并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同学们知道黄小文平时喜欢买芭蕉到办公室,便集体跟班主任请假,要去买芭蕉送给他。最后以“芭蕉路上容易坏,带不了”拒绝了学生的好意。“来的时候学生问我待多久,我说不确定,因为不想一见面就带着离别的伤感,这太难受了,最起码这段时间里我们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地一起生活、学习。”黄小文说,课堂上突然有学生问了一句:“老师您是不是要回去?”蓦然惊醒,原来自己的册亨支教之行即将结束,原来自己悄悄地把巧马镇当成了家乡。

  黄振科说,虽然支教结束了,但我们之间的交流还在继续。他有一个想法,让惠南学校和巧马镇中心学校的学生进行连线交流、相互学习。

  “如果以后还有支教的机会,我们还会继续出发。”最后,两位老师说起支教经历,直言收获了太多。

  文 惠州日报记者涂坚 通讯员陈玮

  图 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