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空地之前经常发生偷倒垃圾的现象,自从开展构建责任主体清单工作后,我们找到了这块地的业主,明确了他的管理责任,并联系他把空地围蔽起来,杜绝偷倒垃圾事件再发生。”日前,在江北望江村位于惠民大道边上的一大块闲置地前,江北综合行政执法队常务副队长严志勇指着空地入口处刚施工不久的水泥围墙和铁门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产生的建筑垃圾等废弃物逐渐增多,各种类型的“空地”成为不法分子偷倒乱倒垃圾的首选目标,该类问题成为市民投诉和关切的一个热点。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区城管执法局依托智慧城管平台构建责任主体清单,将小区物业、临街经营户等纳入责任主体清单中,专题解决“谁是责任主体”的问题,消除责任“盲区”,目前已将2万多条责任主体信息录入系统。自4月份开始,该局组织开展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制度实施情况检查,督促将责任主体清单、“门前五包”责任制、建筑垃圾管理等工作落到实处,全力打造“最干净整洁城区”。
江北望江村一处空地已采取围蔽措施。
主体清单涵盖“空地”“新建路段”等特殊责任主体
城乡结合部的偏僻地段和市区里的一些闲置地,是偷倒垃圾特别是建筑垃圾的重灾区。在江北城市花园边上有两块闲置空地,此前经常发生偷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现象。
“之前往往是发现一单清理一单,治标不治本,而且偷倒的垃圾通常由政府买单清理。现在每块空地都明确了责任主体,责任人有义务尽到管理责任。”谈起实施责任清单后带来的改变,经常处理偷倒垃圾事件的江北综合行政执法队水北组负责人谢和寿深有感触,“以后再发生偷倒垃圾现象,我们在系统上一查就知道这块地的责任人是谁,就不用到处找社区和相关部门去临时摸查了。”
为构建责任主体清单,惠城区城管执法局结合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在各街道全面开展“空地”和“门前五包”责任人信息采集工作,已累计采集和录入相关责任主体信息2万多条,初步建立起了责任主体清单。主体清单构建过程中,重点涵盖各类型“空地”“托管地”“新建路段”等特殊责任主体。“责任主体清单的构建,为今后精准推动落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主体责任,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该局有关负责人说。
城管执法人员检查临街商铺“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情况。
临街商铺落实“门前五包”
构建责任清单并不仅仅是列出一份责任主体的名单,而是督促清单中的责任人将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责任落到实处。比如,针对偷倒建筑垃圾现象多发的闲置地,其责任人就要想办法尽到管理责任。
区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清单上的责任主体被告知管理责任后,很多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砌上围墙或拉上铁丝网将空地围蔽起来,让偷倒垃圾的不法分子无处可倒。记者采访中看到城市花园边上的这两块空地,就由其责任主体城市花园物业公司用绿色围挡实施了围蔽工程,将空地隔绝起来。“自从围起来后,这几个月来都没有发生过偷倒垃圾现象。”谢和寿说。
同样列入责任主体清单的还有临街商铺。日前,记者在市区环城西路和步行街一带走访时发现,不少临街店铺将蓝色的“门前五包”责任牌挂在了墙上。“每天早上开门,我们店员都会把门口打扫一遍,乱停放的电动车也会帮摆放好。”环城西路一临街奶茶店老板说。
据介绍,自去年开始实施“门前五包”责任制工作以来,惠城区已基本完成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书签订和责任牌张挂。不过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有的店铺未将“门前五包”责任牌张挂出来,且责任牌上的责任人也未填写。“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联系相关街道进一步做实做细工作,让责任主体更加重视做好‘门前五包’工作。”区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摸查“黑点”加大打击力度,消除责任盲区
在构建责任主体清单的同时,区城管执法局组织对近两年以来非法偷倒乱倒垃圾“黑点”进行了摸底排查,总计排查出“黑点”近120处。结合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黑点”的人防技防措施。今年以来,区城管执法局与各镇(街)和交警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已立案查处偷倒乱倒垃圾案件26宗,有力打击和遏制了非法偷倒乱倒垃圾行为。
与此同时,强化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的执法管理。据统计,今年1月至4月,区城管执法局共查处影响市容市貌类案件274宗,其中,对履行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制不到位的各类型“空地”责任主体,已查处数宗相关案件。通过系列执法管理行动,有效督促和推动各级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每一段路、每一块地都有责任主体,让责任区域无缝衔接,及时消除责任盲区。
区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城区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继续完善责任主体清单和系统建设,持续发力打造‘最干净整洁城区’,为广大市民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冷冕冕 罗惠娴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