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汝湖:龙形拳打出“新招” 渔歌唱响校园

  龙形拳、汝湖渔歌、汝湖特色菜,这些都是汝湖辖区内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龙形拳还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命?近年来,汝湖镇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加强相关培训,创新开展活动,融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文化继续焕发活力,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汝湖龙形拳培训现场。

  武动传统

  办培训班传承龙形拳

  东江龙形拳,源自少林龙形拳,故又称佛家拳、林家拳,是19世纪末由惠州仍图埔头村林耀桂结合实战和诸家所长而首创,龙形拳在他的发扬下名扬海内外,并于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全面扩大龙形拳宗师发源地的文化品牌效应,推进汝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日前,汝湖镇在埔头村召开龙形拳文化推广座谈会,提出融合“龙形拳+乡村振兴”“龙形拳+文旅体”等元素,实施由一套乡村振兴规划、一个陈列馆、一部电影、一本书、一首歌组成的“五个一”工程,拓宽龙形拳文化传承方式,让龙形拳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今年3月中旬以来,汝湖镇在辖区举办龙形拳培训班。培训班上,龙形拳传承人陈文儒为学员演示了基础入门动作“龙形十六动”,并在教学中耐心反复地对每个动作进行讲解。“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文化传播工作,让大家先接触龙形拳,对龙形拳产生兴趣,等他们入门、上手了,文化推广工作就会变得容易起来。”陈文儒说。

  目前,汝湖镇已制定龙形拳培训计划和激励方案,开设了镇级培训班,每周至少开设3次课程让干部职工学习龙形拳,不断扩大龙形拳的影响力。接下来,该镇还将把龙形拳作为文化振兴的重点进行布局,陆续推进龙形拳文化进校园、进农村,让龙形拳不仅“活起来”,而且“火起来”。

  唱响传统

  融入流行元素推动渔歌进课堂

  “东江河水紧啾啾,又好打鱼又好游……”日前,由汝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的“唱响传统”非遗文化进校园第一课在镇中心幼儿园开课。课堂上,孩子们一边听着汝湖渔歌的故事,一边在中国音乐协会会员、原惠城区文化馆馆长林秀花的带领下唱渔歌,在歌声中领略当地传统文化。

  汝湖渔歌是惠州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是汝湖镇水上社区渔民以惠州方言演唱的淡水渔歌,主要以独唱、对唱、斗歌等形式为主,2015年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让传统渔歌更符合当代的歌唱方式,获得更高传唱度,今年以来,汝湖镇文体旅事务部主动与区文广旅体局对接,并召集音乐教师对传统汝湖渔歌进行研讨和重新创作,在保留原有渔歌特色的基础上让汝湖渔歌焕发新的生机。接下来,汝湖镇将全力推进汝湖渔歌作为特色课程走进当地中小学校音乐课堂,让汝湖非遗文化植根于学生们的心中。

  品味传统

  拍摄“探店”视频打响美食招牌

  丰富的东江物产催生了独具特色的东江饮食文化。汝湖镇紧邻东江,特色东江菜也常常活跃在市民的餐桌上。

  2021年4月以来,汝湖镇在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的浪潮下,通过“政校合作”的方式,积极与惠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对接,邀请该校专项技能老师来镇为大批学员免费开展培训,全面促进“粤菜师傅”工程专项技能巡回培训进农村。一场以美食为媒、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大幕就此拉开,为辖区餐饮行业培养了一批东江客家菜烹饪专项技能人才,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路。为进一步擦亮“美食招牌”,汝湖镇还组织拍摄了系列“探店”视频,打响汝湖美食招牌。

  与此同时,汝湖镇还推进美食与乡村振兴、休闲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打造“名厨、名店、名菜、名镇”的“四名”工程,优化餐品口味,制定特色美食菜单,绘制美食旅游地图,让美食成为市民了解汝湖传统文化的入口。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邱思瑜 刘曼瑶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