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惠城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出炉
加快实现都市农业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日前,《惠城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炉,按照“固优势、补短板、促提升、求创新”原则,全面谋划“十四五”重点任务。《规划》提出,到2025年,惠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3.1亿元,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6.17万亩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8.2万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超过3.92万元,农业现代化水平居全省前列。
金秋染黄了惠城广袤的农村大地。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到2025年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超16.17万亩
“十四五”期间,惠城将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的路子,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数字农业,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实现都市农业现代化。
在筑牢稳产保供战略根基方面,突出“两稳三调”,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8.2万吨以上;强力推进耕地资源保护,到2025年,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6.17万亩以上,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升0.5个等级以上。
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方面,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2+5+6”的惠城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巩固水稻、玉米两大基础产业,提升生产能力和保供水平;打造绿色蔬菜、生态畜禽、健康水产、精品水果、特色花卉5个规模集聚、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六大乡村融合产业,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推动农业与种子种苗、加工、流通、旅游、信息、环保等乡村产业要素融合,以拓展农业二三产业为重点,逐步延伸完善全产业链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区培育一批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市级以上农业公园2个以上,创建10个以上3A级乡村景区。
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1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一镇一业”农业产业强镇和特色专业镇2个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以上。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到2025年底,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0家,其中省级以上16家、市级32家;新建9家市级示范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00家;率先建成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为主线的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建成一批国家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和森林乡村
近年来,越来越多游客在周末或假日来到惠城乡村。变化的背后,是惠城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程所展现出的积极成效。
“十四五”期间,惠城将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农村路”、城乡交通一体化等示范建设;强化农村供水供能保障,到2025年,建立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推动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5年实现5G信号城乡全覆盖;加强农村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建设,推动村级防灾减灾救灾“十个有”建设。
为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惠城将持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大乡村建设投入力度,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民生短板;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到2025年底,全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垃圾革命”,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开展“垃圾不落地”试点;深入推进“污水革命”,到2025年,全区80%以上行政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或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系统统一处理。
当前,惠城正积极推动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把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基础较好的乡村串联形成精品线路,带动基础薄弱的乡村共同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七仙汝湖、竹海温泉、果蔬飘香、都市田园等一批乡村风貌精品带。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和森林乡村,100%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创造农民美好生活
到2025年全面消除年收入1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十四五”期间,惠城将聚焦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
在推动农民就业增收方面,采取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扩大岗位、开发更多新型业态、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在探索经营性增收方面,合理利用村内集体建设用地,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辟新空间,完善乡村旅游配套措施,解决乡村产业经营增收的难题与堵点;在创新财产性增收方面,探索多种农民参股、持股参与产业发展和乡村经营的办法,不断壮大农村“股民”队伍,鼓励农户以闲置农房、宅基地、山林或农地入股,与村级集体、工商资本等合作开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分红或收取租金等方式取得收益。
农业高质量发展还须高质量人才支撑。“十四五”期间,惠城将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如推进农民技能培训,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乡村工匠”建设,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加强省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性培训、区级职业农民专项技术技能培训等。又如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平台,加快农村“双创”园区(基地)、“星创天地”建设,鼓励镇(街)和有条件的村建立返乡创业特色产业基地、返乡创业小企业基地等。
惠城还将鼓励发展物业经济,合理利用集体资源,积极发展服务经济,强化金融支持,深化结对帮扶,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到2025年,惠城将全面消除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0万元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达35%以上。
目标
到2025年,惠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3.1亿元
高标准农田面积达16.17万亩以上
粮食产能稳定在8.2万吨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超过3.92万元,农业现代化水平居全省前列
全面消除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0万元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达35%以上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通讯员周文媚 邱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