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东大山深处,有个神秘的小洋楼,背景不简单!

  在惠东白盆珠水库副坝不远处的一片龙眼树林里,

  有一座与周围民居风格迥异的小楼,

  淡黄色的红砖清水外墙,

  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小楼已经有些破败,

  但是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气派。

  在这大山之中,

  怎么会有这样一栋气派的小楼?

  这里会有怎么样的故事?

  苏联专家楼与白盆珠水库

  这栋小楼和白盆珠水库有着密切的联系。

  白盆珠水库工程于1959年底开始动工修建。当时,苏联专家根据相关协议援建白盆珠水库工程。为此,专门建了专家楼。

  据水库修建亲历者回忆,苏联专家的到来给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据悉,中苏饮食文化差异较大,习惯吃面包的苏联专家抵达白盆珠后发现,这里没有面包店,也找不到会做面包的人。为了保障专家的日常,当地还派人特地前往广州等地买面包回来。

  受诸多因素影响,20世纪60年代,白盆珠水库工程动工后不久便停工下马。随着中苏关系变化,苏联专家陆续撤离,专家楼一度空置。直到1977年4月,白盆珠水库工程正式复工,专家楼才作为水库建设指挥部工程队设计室得以恢复使用。

  据惠东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考证,苏联专家楼坐西向东偏南,中间宽两边夹矩形对称布局,红砖水泥混合结构。主楼为三层,左右翼楼为二层。左右翼楼除稍间以外其余三间两层分别设骑楼。主楼及翼楼稍间楼面均用青砖加水泥砂浆叠砌成圆拱顶式天面。主楼后端置楼梯通往各层。

  苏联专家楼翼楼呈骑楼设计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20世纪50年代,粗野主义建筑在苏联颇为流行,这一时期正值中苏友好建交,此类风格的建筑也随着苏联专家的到来,在中国不少地方建起。如今,国内很多城市还能找到风格类似的苏式建筑,并被改造成特色酒店、创业园等。苏式建筑浓郁的工业风,至今仍吸引着众多旅游、摄影达人的目光。

  历史的车轮驶过六十年光阴,人们关于苏联专家的记忆逐渐淡去,但那段热火朝天推动水库建设的岁月,却凝练出独特时代印记,烙进一代代人的记忆中。苏联专家楼作为诸多历史事件的有力见证,可以说是历史留下的馈赠。

  延续历史的温度

  苏联专家楼不仅是一座饱含历史的建筑遗存,更是一项划时代水利工程的有力见证。记者走访看到,白盆珠镇正有序推进以苏联专家楼为核心的主题文化园建设,目前专家楼周边环境的改造效果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吸引不少游客前来。

  据惠东县白盆珠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文化园布局依据“共筑家园”“携手共进”“友谊长青”三大板块,构建主题参观路线。其中,“共筑家园”板块主要以苏联专家楼为核心规划设计主题景观,展览内容则围绕苏联专家楼建设背景、苏联专家来华、白盆珠水库建设历程等主题呈现。

  “携手共进”板块则充分利用滨江景观,打造架空栈道,设置观景平台,打造文化长廊。值得一提的是,专家楼周边保留着不少百年古树。为了充分盘活古树资源,该园还将以“友谊长青”为主题,打造滨江古树公园。

  “以百年古树林为基础,寓意友谊长青、美好未来,设计结合现有大量百年古树,打造集文化展示空间、科普空间、休憩空间的滨江古树公园。”该负责人表示,这一主题板块将环绕古树,规划主题展览。

  目前,专家楼建筑主体仍处于空置状态,对于后续规划,记者了解到,白盆珠镇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设计方案,大体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以更多主题展览盘活建筑主体部分。

  

苏联专家楼外墙呈淡黄色

  来源:羊城派、惠州头条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