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龙门:望山见水记乡愁 蓝绿交织绘美景

  绿化河岸、架设小桥,一泓清水穿城而过……经过综合整治后的龙门县城风景河两旁种有花卉、绿树,堤岸风景如画,让人身心愉悦。近日,记者漫步在龙门县城风景河沿岸,只见河水清澈,铺设了砖红色地砖的人行道宽阔干净,姹紫嫣红的花朵在河堤两岸悄然绽放,沿线种植的绿化苗木生机勃勃。

  蓝天、碧水、净土……构成了一幅蓝绿交织的生态龙门美丽景象。多年来,在全县人民共同努力下,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丽龙门正徐徐走来。为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今后五年,龙门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筑牢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

 

南昆山上“石河奇观”景区风光旖旎。

  成功创建全省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龙门处处有青山,是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休闲名城。

  近年来,龙门县强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关停所有漂染厂、复绿矿山等措施,让龙门生态质量持续领跑;饮用水源与地表水国考市考断面、13条重点支流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连续5年全市第一;成功创建全省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并获得全县域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龙门县多措并举,亮点纷呈。这背后,与龙门县立足生态优势、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生态治理、环境改善等各方面和全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迈向“十四五”新征程,作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龙门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格局,为实现“美丽龙门”建设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记者从今年3月出台的《龙门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看到了该县今后五年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蓄力迸发的方向。

  《规划》提出,今后五年龙门县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和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绿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系统管控污染源和环境风险,有效保障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生态文明理念普遍形成,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美丽龙门”和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龙门良好的自然生态非常适合种植业发展。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 摄

  推动水泥建材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

  常言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活更有奔头。如何才能记得住乡愁?留住绿水青山,才能留住乡愁。

  中国共产党龙门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龙门要为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不懈奋斗。其实,绿色发展理念早已根植在每个龙门人的心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景。

  生态,一直是龙门最大的优势和最亮的底色。为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今后五年,龙门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筑牢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

  龙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龙门县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后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龙门要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化机动车排气、工地扬尘、秸秆焚烧等污染源治理,加强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和循环化改造,保持空气质量全市第一。

  在治水方面,落实河长制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推进河湖“清四乱”“清漂”常态化规范化。加强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新建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城镇污水管网60公里。到2026年,农村、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80%以上、93%以上。与此同时,要健全固体废弃物处理体系,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填埋固体废弃物等违法行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全力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和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值得关注的还有,龙门提出要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到2026年县城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5%以上。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着力发展天然气、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项目,推动华能天然气发电项目投产运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竹木加工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水泥建材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等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