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非凡十年】龙门县: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

  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龙门县实施五大战略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十年间,龙门经济总量不断变大、质量更优,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0.2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7.87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速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园区经济发展不断壮大,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全县民生投入从2012年的12.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5.4亿元。文明新风吹拂龙门大地,2017年,龙门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龙门排名全省第一。

  全力以赴、勇毅前行。站在新起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实施“产业强县、乡村振兴、城镇焕新、生态赋能、民生幸福”五大战略,奋力把龙门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

  

生态龙门山水环绕。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产业升级

  建设千亿级产业园,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健康新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门市民亲身感受到龙门产业发展、项目集聚落户带来的显著变化。驾车从武深高速龙门出口往龙门县城方向行驶,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映入眼帘,这里就是龙门县在省级示范园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10.57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的28.6平方公里千亿级产业园——龙门大健康产业园。

  作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高地,产业园区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年来,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立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提质增效工作,经济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有到优的转变。随着一家家企业签约进驻、一批批项目落地投产……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然成为龙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引领龙门经济扬帆起航、稳步前行。

  十年来,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新增入园企业127家,总投资286.42亿元,对比2012年分别增长8.76倍、16.2倍;规划建设面积新增21.27平方公里,对比2012年增长2.9倍;完成工业总产值35.03亿元,对比2012年增长2.3倍;完成工业投资20.5亿元,对比2012年增长3.68倍。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发展和项目推进与龙门县委、县政府的实干和服务密不可分。一直以来,龙门县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努力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优的服务,全力支持配合项目建设。而今,龙门正以更实的举措、更强的干劲,推动产业的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为此,龙门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的园区建设发展工作指挥部,并设立发展规划及用地要素保障、土地征收、资金配套等10个工作专班,举全县之力建设龙门大健康产业园。此举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落户园区。

  近年来,龙门县对标对表国内最优,在园区原有基础上规划建设大健康产业园,规划六大产业片区,重点发展医药与生命健康、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培育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高端电子信息等产业,逐步形成“4+N”的产业体系,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健康新城。

  城镇焕新

  民生红利暖心,城市蝶变美丽幸福新城

  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民生福利。一直以来,龙门县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狠抓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民生支出从2012年的12.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5.4亿元。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不断温暖着百姓心窝。

  教育和医疗,是国计民生的两件大事。在教育事业优质发展方面,近年来,龙门先后投入7.7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7所,新引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门学校,新成立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龙门校区。尤其是近5年来,龙门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28万个、学前教育学位3780个。

  健康是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龙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龙门县人民医院与广州华侨医院组建紧密型跨区域医联体,龙门成功入选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就在今年,龙门市民翘首以盼的医疗卫生项目——龙门县总医院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大大改善了龙门市民问诊就医环境,进一步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作为连续9年群众安全感全市排名第一的龙门县,在近年来创新“两规三联一法”基层治理模式,入选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典范案例。通过多项工作齐头并进,扎实有效地推进平安龙门、法治龙门建设,为龙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写下了暖心注脚。

  十年来,龙门以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市民幸福指数为目标,按照城市定位发展规划,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和谐的美丽幸福新城。作为龙门老城区风貌改造轴线上的一处绿地,龙门县城七星山公园二期项目于2021年初建成开放,提升了龙门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品质,彰显了龙门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一个个公园不断兴建,一条条碧道不断铺设,新图书馆、文化馆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成,龙门的城市底色越来越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市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城市建设带来的红利。

  这十年来,龙门县的内部交通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一条条道路加速“生长”,一张气势恢宏的交通大网正在编织。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龙门县新建、改扩建44条市政道路,改造县城114条内街小巷,县城主干道沥青罩面实现全覆盖;投入约8.5亿元打通县城“断头路”。“十四五”期间,龙门县还计划投资约19亿元打通“断头路”。

  “地上动脉”越来越通畅,城市“里子”也在不断完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龙门县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也在不断推进。据介绍,2018年以来,龙门县投入约1.7亿元新建城镇污水管网69.22公里、排水管网26.96公里,改造城镇老旧污水管网20.3公里。

  文明创建

  树榜样凝聚动力,育新风全民共建“好人之城”

  行走在西林河畔,“红马甲”与绿茵红花交相辉映,在龙门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县级)里,文明的力量处处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门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为抓手,推动形成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良好氛围,为龙门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注入强劲动力。2017年11月,龙门县成功捧回“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今年3月,中央文明办公布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龙门县再创佳绩,在134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中位居前列,排名全国第33、全省第1,取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的开门红。

  榜样引领风尚,美德润泽大地。龙门县现有3名“中国好人”、6名“广东好人”和89名“惠州好人”。在暴雨来袭时,“中国好人”黄子能拿着大喇叭,在巷道村道呼吁村民安全避雨,并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暖心帮助;龙华学校里,“惠州好人”刘满婷正带着孩子们投身公益事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培育向善、向上之心;在龙门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用汗水与付出,跑出了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的“加速度”……近年来,龙门着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有礼龙门人”“礼让斑马线”“好人之城”等一系列突出龙门特色的文明行动,坚持把文明创建的过程作为引导市民自我教育、自我熏陶和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精神文明教育,全县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向善、向好、崇德蔚然成风。

  龙门县还坚持以建设“志愿者之城”为抓手,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截至目前,龙门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为66346人,占县城常住人口的20.8%,共注册志愿服务队伍540多支,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在路口总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在公园、绿道总能看到捡跑志愿者开展清理环境卫生活动。志愿者身上那一抹亮眼的“志愿红”,在洁净美丽的环境中显得更加生动感人。

  环境变美了,身体健康了,精神上的滋养也必不可少。生活在龙门乡村里的村民们每天都能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喇叭”里传来的央广新闻播报和激昂的红歌。“为了给更多村民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近年来,龙门大力推进新时代乡村文明实践智能广播建设。”龙门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180个行政村(社区)办公楼、公园、广场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建设了智能广播530多套。智能广播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把满满的正能量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乡村生活。此举也成为龙门活跃乡村文化氛围,增强村民凝聚力的乡风文明建设重要载体,为龙门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留住乡愁,聚合力筑天蓝水清生态之城

  今年3月,龙门成功通过中国天然氧吧复查工作,继续保持“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蓝天、碧水、净土……构成了一幅蓝绿交织的生态龙门美丽景象。获评“中国天然氧吧”,龙门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气候条件。

  生态,一直是龙门最大的优势和最亮的底色。作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态龙门”已成为龙门人的共同理念。近十年来,龙门县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县域中国天然氧吧,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南昆山下、西林河畔,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生态之城”正在步步走来。

  得益于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龙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始终保持着青葱活力。这十年,龙门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进一步擦亮“龙门十三汤”品牌,并获评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十强。蓝田瑶族乡入选首批省旅游风情小镇,低冚村、上东村、二坑村入选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在地处省生态发展区的背景下,龙门以南昆山为发展龙头,持续带动环南昆山及县域旅游发展。为此,龙门县出台并实施“南昆山十条”,进一步做强龙门旅游产业龙头。南昆山先后获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南昆山生态旅游下坪社区中坪尾居民小组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展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龙门还将打造环南昆山、沙迳-麻榨、桂峰山-天堂山-蓝田片区3个高端民宿聚集区,建成景区快速通道5条、游客集散中心2个,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持续升级智慧旅游应用体系,提升“快进慢游”环境。

  近期,在龙门县龙江镇“2022·石硖龙眼”云直播文化节活动现场,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多名主播热情地与线上网友进行互动,把当地盛产的石硖龙眼通过“网络快车”销往外地。这是龙门县聚焦“线上经济”,依托电商平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一个缩影。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十年来,龙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抓好粮食生产、现代产业园建设等各项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十三五”期间,龙门投入3.73亿元用于脱贫攻坚,745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5万元;新增高标准农田1.19万亩,成功创建丝苗米、三黄胡须鸡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个省农业科技园区;打造了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5个、专业村25个,并获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完成62个试点村改革……回顾过往发展成果,种种成效让龙门人留住了乡愁,也让生活更有奔头。

  在产业带动下,龙门美丽乡村更加宜居。过去一年,龙门建成1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打造2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乡镇、94个美丽乡村。目前,龙门基本建成“三生体验·康养农旅”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正稳步建设“生态田园·恬美瑶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全部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成为“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展望未来,龙门县将在有力有序发展“三农”的征程中,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