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非凡十年】惠州市环卫事务中心:下足“绣花功夫” 提升惠州颜值

原标题:

  下足“绣花功夫” 提升惠州颜值

  市环卫事务中心致力打造“最干净整洁城市”,满足市民对美好环境向往

  初秋清晨时分,在惠州市区街头走上一遭,秋风习习,放眼望去,只见天蓝云轻,街道干净整洁,树木郁郁葱葱,让人顿觉神清气爽。昂首迈入新时代,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下简称市环卫事务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新发展要求,围绕打造“最干净整洁城市”目标,聚焦“洁净环境、设施建设、垃圾分类”,狠下“绣花”功夫,进一步提升环卫管理精细化水平,促进城市环卫保洁整体水平提档升级,居民幸福生活指数节节攀高。

  “建设美好家园,时代有要求,人民有期盼,让我们鼓足干劲、迎难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下苦功下真功,绣出城市新貌,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优化城市形象,清除城市文明卫生问题死角,提升城市文明水平,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让市民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市环卫事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翟伟中说。

  

网格员巡检。

  洁净环境篇

  人机结合 道路颜值常新

  环城西路,是惠城中心区的一条主要交通要道,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惠州人的记忆。

  日前,记者来到环城西路近平湖门路段,实地探访路面环卫保洁情况。经过人机协作清洗保洁后,环城西路面一片整洁,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中,环卫工人正在为绿化带“梳洗打扮”。

  干净有序是城市环境的面子,是民生幸福的里子,亦是文明城市的重要体现。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老百姓对城市环境卫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人力已无法满足需求。我市城市道路已实行机械清扫为主,人力保洁为辅的作业模式升级,“人机结合”有效提高了环卫作业效率。市场化保洁公司采取“机械清扫+人工保洁+高压冲洗+洒水降尘”的作业模式,不仅做到一天两普扫、全天常态化保洁,还充分发挥机械化清洁的优势,进行高压冲洗、机械洗扫、洒水降尘,循环作业,作业效率高、效果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环境之需。“像环城西路段,凌晨保洁公司的车辆就已经进行了道路冲洗、机械清扫,环卫工人再对没有清洗到的马路牙子、人行道、绿化带的垃圾掏彻底、清干净,果皮箱、垃圾桶进行清洗,让环城西路里里外外透着清爽。”市环卫事务中心环境卫生管理部负责人吴梓鑫介绍。

  去年以来,市环卫中心管辖的路段已实现道路保洁再次提档,由以往的清扫保洁为主,转向洗扫保洁为主,道路洁净度进一步提升。“我们在强化道路保洁的同时,每天夜间(指非雨天)对重点道路及人行道路面进行冲洗一次;每3天对非重点道路及人行道路面进行冲洗一次;每天对重点道路进行雾炮降尘两次以上。”吴梓鑫说,“人员机械协同作业高效配合,道路冲、洗、扫无缝衔接,确保了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深度化保洁。”

 

2021年,惠州市生态环境园一期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稳定运营。

  智慧环卫监管体系助推精细化管理

  环卫保洁作业模式与时俱进的同时,我市的环卫体制改革也进一步深化,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环境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市场主体承接环卫清扫保洁服务,目前道路及公厕保洁市场化率为100%,垃圾运输市场化率为92%。环卫作业实现把“扫帚”交给市场,而市环卫事务中心告别“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模式,转变为专一的“裁判员”,向统筹监督管理的模式方向转变,更着重关注环境卫生保洁效果,以三级考评为主、联合考评为辅的考评机制等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作业精细化管理,以细花功夫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在改革中,惠州环卫人践行“一线工作法”,摸索出了网格化管理的新路子。“基层环卫所实现职能转变后,我们推出了环卫网格管理。”吴梓鑫说。每个环卫所根据辖区面积和管理人员人数,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大小适中、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3至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5至7名网格员,每个网格有一个网格长。每一名网格员实行早中晚三班倒,肩负“三员”(监督员、宣传员、拾漏员)的职责,每天要对市场化公司环卫作业情况进行考评,不定期对格内商户、市民宣传垃圾定时投放、垃圾分类等知识,巡查过程中如发现有零星飘散的垃圾就要及时捡起来。网格长也要走到路面上,监督考评格内网格员的工作,同时也肩负“三员”职责;所长、副所长每天也要到路面巡检不少于两次,监督所内网格长的工作情况,以及辖区环卫作业检查、垃圾分类宣传等。

  在考评机制上,市环卫事务中心建立了以三级考评为主、联合考评为辅的考评机制。三级考评即中心对检查队、检查队对各属地环卫所网格员履职情况分别进行考评,各属地环卫所对市场化作业实施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考评;联合考评是指各街道办牵头组织属地环卫所、城区环卫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的对辖区所有市容环境卫生市场化项目作业情况实施检查、互相监督、联合考评的活动。

  实现环卫网格管理、建立网格考评制度、开展市区联合考评,建立“一把尺子量到底”考核制度,这一套“组合拳”精细化强化各网格的卫生质量,努力实现市区环卫监管“横到边、纵到底、无死角”,市区环境卫生高质量、常态化,既筑起推动民生发展“里子”,又维护城市形象“面子”,用优质精细管理服务护航市容市貌干净整洁。

  “现在惠州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了,步行街上来来往往那么多人,很少见到有垃圾,除了有环卫工人清扫,还经常看到穿蓝衬衣的网格员在捡拾垃圾。”在步行街一家女装店上班的刘女士表示,干净整洁的环境,给大家一个愉悦的逛街环境,也展示了惠州幸福生活的自信底子。

  市环卫事务中心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建设智慧环卫监管体系,进一步助力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环卫工人和环卫设备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分配任务、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大大提高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智慧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监管落实效果。”

  接下来,惠州将建立“最干净整洁城市”管理标准体系,通过制定惠州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质量标准、环卫作业定额标准、环卫车辆规范指引等标准,指导全市城市环境卫生实现标准化管理。

新建成的惠州火车站广场公共厕所。

  设施建设篇

  生活垃圾处理进入“绿色焚烧”时代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十年来我市环境卫生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也升级换代。

  在风景秀丽的惠城区墩子林场,几座现代化大楼拔地而起,这就是市生态环境园一期项目。“目前惠州市生态环境园(一期)建设已建成投产,日均处理原生生活垃圾1800吨左右,经处理后废气设计排放限值小时浓度部分严于国家标准要求,日均浓度完全达到欧盟2000标准。”市环卫中心工程部负责人汪国平介绍。

  原先,我市采用传统填埋方式处理垃圾,进入新时代,生活垃圾处理也进入绿色处理新时代,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目标,促进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进市生态环境园建设,园区规划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填埋场、炉渣综合利用厂、环保科教中心、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循环经济再生利用处理设施等。

  而今,惠州市生态环境园(一期)建设已建成投产,其中有焚烧处理能力1600吨/天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及配套的无害化填埋场,日均处理原生生活垃圾1800吨左右,运行安全、稳定。飞灰填埋场能满足固化飞灰30年填埋需要,填埋场运行安全、稳定、环保,已填埋螯合后符合入场要求的飞灰约10万立方米。渗滤液处理厂规模为500t/d,一般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250t/d,园区内产生的所有污水能做到日产日清,处理后的清液达标并进入焚烧厂冷却塔循环使用。炉渣处理厂,处理生态环境园内焚烧炉渣,年处理量13万吨(干基),处理能力完全满足焚烧厂炉渣的产生量。

  “一期建成运营后的各项指标及社会效果,符合建设方案中提出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焚烧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真正做到了技术先进成熟、设备稳定可靠、运营安全环保、管理科学先进、建筑和谐美观、环境友好生态。”汪国平表示,一期的建成,有效解决惠城区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全市产生的生活垃圾采用焚烧发电处理,实现我市生活垃圾处理从“填埋”到“绿色焚烧”的跨越式变革,推动惠州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进程,改善和提升了环境卫生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目前,我中心正加快市生态环境园(二期)项目推进工作,完善园区的整体功能,妥善解决现阶段生活处理焚烧处理量增长需求,切实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汪国平介绍,全部建成后,市区的生活垃圾都将在这里进行安全无害化处理,园区也将建成3A级旅游景区。

  

雾炮车降尘。

  公厕、中转站升级改造 添颜值完善功能惠民生

  市生态环境园是我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环卫“硬实力”的重器之一,随着惠州发展日新月异,市环卫事务中心也不断推进升级改造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市民身边的环卫基础设施,提升颜值完善功能惠民生。

  在惠州火车站前广场公交车停车场旁,一座外立面以灰白色为主色调的单层建筑已落成,里面的厕位、洗手盆等基本安装到位,这就是新建中的火车站广场公厕。新建的火车站广场公厕占地249平方米,整座公厕干净明亮、通风良好,设置有第三卫生间和管理间。在内部设计上,在惠州公厕中率先采用中央空调,并采用飞机、高铁上使用的真空导排公厕技术,智能清洁、冲洗、除臭;同时安装智慧环卫设施,实时显示厕位使用情况。

  小厕所,大民生。惠州火车站前广场公厕建设是市环卫事务中心推进市中心区属环卫管辖的公厕进行升级改造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环卫事务中心不断改善城市公共卫生设施与城市建设不协调的状况,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民更高生活需求。

  “我们正对原建成58间公厕升级改造公厕,进行了功能分区优化及配套完善洁具设施,合理布置男女厕位数量,增设服务母婴和残疾人的第三卫生间等。”汪国平表示。改造后的公厕达到便民、实用、美观简洁、无味效果,降低维护难度及运维成本。“在公厕改造中,我们全面提升厕所的智能化、人性化及科技水平,通过选用智能化洁具、采用新洁净技术、实施自动化管理,将公厕的管理纳入智慧环卫系统,不断提升厕所的科技含量和运营水平。”

  此外,市环卫事务中心也正有序推进惠城区在用的38座垃圾转运站综合改造工作,彻底改变惠州市生活垃圾转运站陈旧落后的面貌,重点解决市民关心的臭气逸散和污水外流的环境污染问题,因地制宜提升转运站的现代化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惠州市垃圾收运系统升级改造步伐,促进环卫工作水平与时俱进。

2021年建成的惠新大道转运站。

  垃圾分类篇

  源头减量见实效:减量率达1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2020年6月,我市惠城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市环卫事务中心按照“大分流、小分类”的工作思路,将“大分流”出来的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废旧衣物、建筑垃圾实行独立“收运处”体系进行分流和资源化利用。“小分类”出来的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则实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其中可回收物由市环卫事务中心指定具有再生资源回收资质的回收公司统一收运和处理;有害垃圾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专项处理;厨余垃圾由第三方市场化服务公司收运处理;其他垃圾由小区物业收运到转运站,统一运输到市生态环境园处理。

  数据显示,十年前,惠城中心区垃圾产量约705吨/天,全部生活垃圾实施卫生填埋处置。2022年,惠城中心区垃圾产量约1573吨/天,其中,生活垃圾运至市生态环境园无害化焚烧处置约1280吨/天,餐厨垃圾等资源利用约203吨/天,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约90吨/天。通过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理,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目前惠城中心区日均减少生活垃圾处理量近300吨,减量率达1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垃圾分类的成效初步显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两网融合”,突破了资源利用的瓶颈。自2020年9月1日起,惠城中心区8个办事处辖区范围内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统一由第三方市场化公司负责收运并分类暂存,公司通过预约上门的回收方式收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收集到的可回收物先运送至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把经过分拣的可回收物经过加工再进行再生资源利用,这样促使惠州市的垃圾分类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网有效衔接融合发展,从而突破两个网络有效协同发展不配套的短板,全面助力我市实现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市环卫事务中心还创新垃圾分类宣传方式,上线“以废换绿”垃圾分类公益林,用户在支付宝首页搜索“天汇回收”进入小程序页面,便可以通过线上下单预约、线下上门回收废品。用户参与垃圾回收,即可以选择换取绿色能量,为公益林浇水。而今,垃圾分类已成为市民生活中的热词,大家动手一起分一分,共同创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用实际行动为幸福惠州加码。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杨建业 通讯员邓萨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