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之气,寓于寻常之中,塞乎天地之间,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900多载,无数官宦名流、文人墨客游历惠州白鹤峰,拜谒东坡祠,使之成为惠州地域内影响力仅次于罗浮山、惠州西湖的人文地标。
东坡在惠州时的好友邻翟夫子故居。
白鹤峰上东坡祠,山上宁静山下烟火。
每年四时游赏,白鹤峰东坡祠都是首选地之一。
“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观一峰,独立千岩之上。”北宋绍圣四年(1097)二月十四日,白鹤峰新居落成,苏东坡自嘉祐寺迁入,据其记述,“长子迈与予别三年,携诸孙万里远至,老朽忧患之余,不能无欣然。”苏东坡在白鹤峰上筑屋20间,“古邑为邻,绕牙墙而南峙”。地高水远,他又雇人在新居附近凿井四十尺,石尽而得清泉,解决用水问题。从苏东坡将客厅命名为“德有邻堂”可以看出,白鹤峰上的邻居是他喜欢上这个山头的原因之一,如翟夫子常邀他过家做客、林婆常赊酒给他,优美风景间有和谐邻里,作终老计再合适不过。但好景不长,数月后,苏东坡再贬海南,不得不与苏过仓促乘船离惠,赴海南贬所,白鹤峰新居则由苏迈携带家眷留守。几年后,苏家离开,“惠人以先生之眷眷此邦,即其居建祠祀焉”。白鹤峰新居变成东坡祠。
《惠州西湖志》载,白鹤峰,在归善县东江畔。
思无邪斋,据说是苏东坡曾经的书房。
苏东坡雇人在新居附近凿井四十尺,今名东坡井。
自惠州人把白鹤峰新居变成东坡祠后,这里一直是全国各地文人雅士仰慕之地。尤为难得的是,除战乱等特殊情况外,官府权贵恣意破坏或侵占东坡祠的情况并不多见,即使有,也必然会引起公愤并最终得以纠正,历代惠州府和归善县的行政长官大都重视对东坡祠的保护。有学者考究,惠州府和归善县的重要官员到任后必须拜谒东坡祠,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这种被历史定型成俗的拜谒仪式,既是对东坡道德人格的肯定和学习,也是对惠州百姓东坡情结的认同和尊重,更是为官者施政理念的一种社会公示,是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良风美俗。
东坡亭粮仓旧址内的一场夜间音乐会。
当年的林婆酒肆里摆放着现在的东江纯。
白鹤峰东坡祠也是惠州人举行各类文化娱乐活动的公共平台。每年四时游赏,如元宵观灯、清明踏青、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这里都是首选之地。特别是每年十二月五日朝云诞到十九日东坡诞期间,人们结队前往东坡祠和朝云墓祭拜,热闹非凡。
在苏东坡故居前,工作人员为市民们介绍苏东坡的故事。
此外,白鹤峰东坡祠是惠州艺文的重要产出地,这些作品在时间上涵盖自宋至当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作品的体式包括碑文、游记、诗词、楹联、书法、绘画等。苏东坡认为:“唯文字庶几不与草木同腐。” 过化存神的苏东坡,以其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赢得了惠州人长久热爱与怀念。
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