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代表委员:壮大高技能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

  

原标题:

  代表委员围绕人才发展进行热议

  壮大高技能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高效、最基础的途径,完善和落实行业企业推动产教融合优惠政策,与职业院校合作,对接市场需求,定向培养产业人才……今年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提供智力支撑。

  顶层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丰富引才引智渠道,深入实施“惠”聚优才行动,用心用情服务人才,全力优化人才发展良好生态。

  市政协委员、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钟文宇认为,我市现有中、高职业院校37所,其中中职院校33所,在校生约12.7万人。但我市职业教育人才培训与行业企业需求还有距离。

  因此,钟文宇建议,惠州应健全运行机制,在顶层上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和落实行业企业推动产教融合优惠政策,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同时,面向我市产业急需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出台技能人才落户、购房、租房、就医、社保等优惠政策,促进毕业生留惠工作。

  “惠州应该在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及市职业教育新城交界的产业与职业院校集中区,建设惠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公共实训中心,每所院校都可以在实训中心进行轮流实训,不仅减少对职业院校实训的设备投入,也避免了重复建设。”钟文宇表示,依托公共实训中心,打造集聚产业资源、支撑产业发展、独具惠州特色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样板,为推动我市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推动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广东省需要120万技能人才,目前仍有技能人才缺口,需要中职、高职、技工院校等院校培养大量技能人才。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技工院校育才阵地建设,实施“鹅城工匠”锻造行动,壮大高技能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

  在分组讨论时,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我市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技师学院院长陈苏武认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核心在于提高技能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一方面需要各高职、技工院校、高校互通融合,共同投入优质资源、合作培养,让大批技能人才得到更多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是要推动校企合作,为当地企业培养对口人才。

  市政协委员、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徐俏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促进就业扩量提质,但从目前全市中、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学校、企业之间就业信息不对称现象。对此,徐俏建议搭建一个为惠州本地毕业生及本地企业服务的线上人才供需平台,以更好地畅通就业渠道,促进供求平衡。

  同时,徐俏呼吁全社会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未来普职生比约为5:5,即一半的孩子要走向职业教育领域。”她说,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离不开技能人才支撑。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高效、最基础的途径。

  在分组讨论时,如何围绕“2+1”现代产业集群培养人才也广受关注。市人大代表、博罗县台胞台眷协会副会长邱新造表示,为更好地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建议加强生命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可以考虑与职业院校合作,对接市场需求,定向培养产业人才。”

  “现在大企业都有相应的产品技术标准,在学校就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学习,推动产教融合,助力企业人才培养。”陈苏武建议,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上,惠州也应早作规划,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谋得先机。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黄岸媚 朱丽婷 欧阳成

  

编辑: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