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非凡十年】仲恺第七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立志打造惠州名校

 

 仲恺第七学校老师观看党史展览。

  “我希望把第七学校打造成惠州名校、仲恺标杆,带出一批德艺双馨、崇德敬业的干部和教师队伍,培养更多向上向善、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第一次见到惠州仲恺高新区第七学校校长叶永艺,记者就被他身上的正气、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所感染。

  仲恺高新区第七学校(以下简称“仲恺第七学校”)于202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是仲恺首批城市更新配套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配套先进、功能场室齐全,仲恺第七学校极大改善了所在片区的教育配套。更让周边居民高兴的是,尽管只投入使用了两年,该校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进入全区前列,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两年来,仲恺第七学校以实现全方位育人为目标,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奋力满足家长对美好教育的向往,助力仲恺高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效课堂

  挖掘学生内驱力 打造学生自我展示平台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能通过增加教师课时量和学生作业量来实现,拔苗助长会伤及根本。”叶永艺认为,教育要遵循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识。

  讲练结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设计问题、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运用希沃白板小游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今年5月,在仲恺第七学校与贵州省安龙县笃山镇民族中学开展的线上教研活动中,该校教师通过教学自评、优质课互评等方式,不断钻研教学,提高课堂实效。开展教研活动,优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该校教师的“规定动作”。

  叶永艺介绍,“双减”政策落地后,该校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驱力,把学校和课堂打造成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提高课堂效率、精讲精练、榜样的引领示范、个性化的关爱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方面,该校要求教师要做到课堂上精讲简练,实现知识点当堂内化;打破常规,敢于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和课堂激情,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该校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实现教师布置作业科学、合理、优化;实行分层作业,建立分层作业资源库,加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定期总结高频重点试题,提高训练效率,真正做到提质增效。

  仲恺第七学校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体验感悟。通过开展励志演讲、班级篮球比赛、家校联欢活动、英语歌唱比赛等综合活动,鼓励学生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舞台,实现个性化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接下来,仲恺第七学校还将主动对接高校,聘请华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指导成立“仲恺第七学校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团队,以搭建更高水平的教学平台,走出一条适合该校实情的发展之路。

  培养“四有”教师

  汇聚教师“源头活水”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

  发展教育,必须优先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年轻。这几年大量新教师的涌入,就是仲恺教育的源头活水。”叶永艺认为,要实现优质发展,首先要有“教师第一”的思想,要引导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

  记者了解到,仲恺第七学校的108位教师都是在职在编教师,大部分为这两年新入职的师范类毕业生,平均年龄25岁。教师年轻有朝气、专业对口,知识新、教学理念新。

  为帮助年轻教师站好讲台、站稳讲台,仲恺第七学校制定了“青蓝工程”实施方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加速教师成长。“师徒结对也是尊师重道的文化传承,师徒双方在教学工作中可以一起努力、共同成长。”叶永艺说。

  除了师徒结对,对新教师的培训,可以说是仲恺第七学校的一大特色。每逢学期结束,每位教师都要提交一份文字纸质版的期末总结,这是其他学校的做法。在仲恺第七学校,不要期末总结。叶永艺认为,一份打印的纸质版期末总结起不到好的总结效果。于是,他要求每个教师不交纸质版,而是在开学初的学习会上做8分钟以上的PPT总结演讲,向全体教师现场讲述在上一学期中的工作得失,同时,也把好的经验分享给全体教师。

  把“没人爱”的期末总结,变成大家期盼的经验分享会,不仅让年轻教师迅速获得实用性很强的一线经验,还帮助新教师更快地站好了讲台。

  “我们这批老师带的孩子,成绩是一直在上升、在提高的。”聊起教学成果,叶永艺开心地笑了。该校每学年的教学质量检测成绩,各科“三率一平”(即低分率、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均排在全区学校前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短短两年,该校的教研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1篇论文获得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二等奖;1个课题被立项为省级课题;全校师生共获得市级荣誉40多项,区级荣誉100多项。

  培育“三正”学生

  践行“爱的教育”家校协同实现全方位育人

  “自小,我就有一个武侠梦:凭着一身正气,行侠仗义、仗剑走天涯。”叶永艺认为,人要养出浩然正气,方能守正创新,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他希望教出来的孩子,不仅文化知识好,更是一个品行端正大写的“人”,拥有正确的三观和正能量。

  因此,自办学以来,仲恺第七学校积极践行“把孩子培养成正直向上的人”的办学理念,谨守“正身、正心、正行”的校训,推动该校教育教学实现优质发展。

  那么,如何正心?

  “党史教育、党建工作也是培养师生正心的一个重要途径。”叶永艺说。为加强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仲恺第七学校不断探索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方式,引导全体师生在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建校之初,该校就打造了“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党史展览墙”等党员活动阵地,把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不仅如此,该校还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先后开展党史主题班会、国旗下讲党史小故事、党史板报评比、党史绘画作品展等活动,并在校园广播站开设党史专题栏目。

  心正了,如何落实到行动,实现身正、行正?在日常德育教学中,仲恺第七学校注重抓细节、抓小事,从小事中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该校还以全员德育的方式,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干部”,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课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正”教育的落实,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爱的滋养。叶永艺认为,教育必须立足于“爱”。有温度的教育必然能够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也必然会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仲恺第七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发自内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据悉,每个老师每个学期至少都会家访十五个以上的学生。

  “走进学生家庭,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走进一个学生的大部分学习和生活。”叶永艺说,家长理解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学校也体谅家长的难处,家校和谐,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因此,该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校长和老师们带着感情、学校发展思路和教育理念深入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与家长一起践行“爱的教育”理念。

  “我相信,我们学校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大有可为。”叶永艺对仲恺第七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邱舒婷 魏怡兰 通讯员刘东开

编辑:李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