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惠州GDP增速何以领跑全省?

  原标题:

  惠州GDP增速何以领跑全省

    锚定高质量发展向上突破,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日前,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让惠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关注的焦点:去年GDP实现5401.24亿元,增长4.2%,增速居全省第一;1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等7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

  一系列亮眼的经济数据,勾勒出去年惠州经济发展的生动图景,也意味着“万亿工业大市”惠州,全省“第五城”的地位日趋稳固,形成了向上突破的良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复杂形势,去年惠州GDP增速领跑全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发展逻辑?又如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恒力(惠州)PTA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谋在先聚势能

  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深刻认识新征程上广东要走在前列,关键是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站在中海壳牌二期观景台向外望去,管道纵横交错,油罐鳞次栉比,大亚湾石化园区大半景致尽收眼底。

  在这片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的园区内,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两大全球“巨无霸”项目相继落户建设,成为惠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危与机、稳与进、攻与守的纵横捭阖中,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才能奔向发展的新蓝海。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自觉把惠州发展融入国家、全省大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系统性思考,前瞻性谋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守”的定力。惠州保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专注于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一张蓝图干到底,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惠州聚焦实体经济不动摇、聚焦现代产业集群不动摇、聚焦产业园区不动摇,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集中资源要素狠抓实体经济、大抓工业投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实力不断壮大,经济总体态势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增长后劲。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过去4年里,惠州工业投资保持年均33.8%的高增长。其中,去年工业投资增长42.1%,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达43.2%,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高9.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惠州经济内生增长潜力持续增强,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攻”的进取。惠州紧紧牵住重大项目“牛鼻子”,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引进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

  近年来,惠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全力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和建设“3+7”工业园区,依托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依托大产业推动大发展,大手笔实施“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全面推进大湾区建设,构筑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据统计,近年来,惠州新引进投资超50亿元的引领性产业项目42宗,投资总额2100亿元以上。今年惠州列入省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达179宗项目,总投资近7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排名全省第三,仅次于广州、深圳。

  如今,中海壳牌二期、TCL模组及整机项目建成投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广东太平岭核电厂、恒力(惠州)PTA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世界500强企业聚“惠”势头迅猛,项目扎堆抢滩成为“惠州现象”。


航拍太平岭核电站建设现场。

  锻长板扬优势

  坚持制造业当家,集中资源建设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在仲恺高新区,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项目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液晶面板模组快速完成生产,并“隔墙供应”到旁边的TCL电视工厂。

  如今,惠州拥有全国配套最齐全的“基板-面板-模组-整机”全产业链发展集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模组和电视整机一体化生产基地,电视产销量、电视面板市场份额均居世界前列。

  在惠州走一走,项目成片、产业成链、企业成串,随处可见这样的鲜活案例。

  面对新一轮区域竞争,惠州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不移做好惠州的事,以综合竞争力提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锻长板。惠州坚持“扬长避短”,树立长板意识,把长板真正变成惠州经济发展的优势,全力服务大战略、承载大项目、打造大产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惠州最大的优势是发展空间大,陆地面积1.1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广州、深圳、东莞三市总和;区位条件好,毗邻广深港,属于大湾区沿海城市……这些都是惠州的长板,为了把这一长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惠州持续苦练内功:

  一方面,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推动土地资源向工业倾斜,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以上用于保障工业项目。去年,这一比例高达81%,共9622亩用于工业项目及配套用地建设需求。另一方面,有承载项目的土地还不够,惠州持续完善“外联内畅”的立体交通网络,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发展能级。对外加快建设“三横一纵”“丰”字交通主框架,对内加快推进“两环十射”快速进出城骨干路网体系,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惠州加速流转。

  ——育生态。惠州坚持“又大又快”“以大带小”构建产业协作生态圈,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大企业勇当“链主”。惠州发挥大项目、“链主”企业带动效应,不断做长做精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近年来,惠州培育形成了TCL、中海壳牌、伯恩光学、德赛、亿纬锂能、欣旺达、利元亨等一大批行业头部企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年产值超千亿元企业3家、超500亿元企业5家、超百亿元企业30家、规上工业企业超7000家。

  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在“链主”企业带动下,一大批竞争力强、高成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有力支撑了惠州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惠州共有3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7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企业获得工信部重点“小巨人”企业资金支持。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5000家、3000家,形成一批具有生态链主导能力、产业链关键掌控力的高质量企业群。

  ——建集群。惠州坚持“集中集约”,全力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和建设“3+7”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形成更具韧性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唯大产业方可支撑大发展,唯集群集聚方可发展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经过多年积累,惠州产业已由散转聚、由大转强,构建起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2+1”现代产业集群。惠州锚定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持续锻长板、扬优势、强支柱,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联合广深莞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

  产业园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创造的主阵地。为此,惠州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以建设“3+7”工业园区为抓手,推动产业集中集约发展,打造主导产业明晰的特色园区。“3+7”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达277.3平方公里,惠州将实施园区提档升级行动,力争到2025年,“3+7”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万亿元,合计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超75%,为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重实干善作为

  坚持实干担当,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大环境

  “恒力项目落地后,我们全力以赴大胆干。”在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崔志远看来,“恒力专班”就是全天候、全链条、全周期为项目服务,助力再次刷新“恒力速度”。

  “中国人的实干令人感动。”恒力(惠州)PTA项目德籍设备调试专家“老麦”感叹,在专班帮助下20天内拿到签证,顺利到惠州上班。

  这是惠州以奋斗姿态抢时间、抢机遇,一刻不耽误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

  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唯有务实务实再务实。惠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大环境、建好环境,全面推动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一流营商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持续做优做强。

  ——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惠州坚持“项目为王”,实施项目专班制度,全流程服务重大项目,一线解决项目问题。

  建立“1+6+1”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专班运作体系,以1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6个专项指挥部、1个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的组合方式运作,集结全市各部门力量解决项目用地报批、环评审核、征地拆迁等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去年,全市19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2.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1%,同比上年高出2个百分点。

  ——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继“稳经济127条”“工业稳增长24条”“惠州制造业十条”等系列措施后,惠州出台提升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推动政府从以行政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转变。

  设立投资服务总窗口、“周六延时”服务企业、深入拓展“一网通办”……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实施,为企业和项目提供便捷贴心的“惠服务”。去年9月以来,惠州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周六延时服务上线涉法人业务,“周六不打烊”2.0版3个月就为企业办理600多宗业务。

  ——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土地、水电、流程等硬资源要素向产业集聚的同时,惠州还将“人才”“技术”等软资源向产业汇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实施“揭榜挂帅”制、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推出“人才政策3.0版”、举办“人才周”活动……构建全方位创新生态,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推动制造业科技力量持续发展壮大。去年,惠州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47.54亿元,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98.38亿元。

  风劲扬帆正当时,奋楫争先谱新篇。当前,惠州正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自觉肩负起省委赋予的使命任务,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加快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乘势而上做大经济总量,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为广东经济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张旭华 袁畅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李向英 冯丽均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