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生物教师发现“怪鱼”,一查竟是消失多年“崩鼻鱼”

  良好的环境,滋养着万千生灵。在第51个世界环境日前夕,龙门县龙城第一中学特级生物教师黄伟胜在龙门县增江河段、麻榨镇白庙水电站坝下出水口,采集到一种怪异鱼种,经专家确认,是在龙门消失多年的东方墨头鱼,俗称“崩鼻鱼”。

  

黄伟胜老师(右)和陈汝容老师(左)。

  “东方墨头鱼系鲤科,墨头鱼属,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原生鱼,集观赏、食用于一身的名贵鱼类,栖息于江河、山涧水流湍急的环境中。”黄伟胜介绍,这种鱼体态憨萌、体色墨绿,眼睛鲜红,各鳍橙色,体内富含脂肪,肉味极鲜美,最大个体可达30厘米左右。

  

龙门龙城一中生物教师黄伟胜近期发现采集的东方墨头鱼,俗称“崩鼻鱼”。

  自2018年始,黄伟胜名教师工作室课题组开始收集拍摄整理龙门水域的鱼类,编撰龙门县鱼类科普图册。课题组人员在龙门水域的采点达60多个,收集到的鱼种有103种,包括稀有的兴凯鱊和唐鱼。但“崩鼻鱼”一直未找到,黄伟胜经常心里惦记。

  黄伟胜和课题组在龙门水域寻找“崩鼻鱼”的脚步,也一直未停止,他们走访了很多老渔家、老钓友,在众多的走访资料中,他们得知,20世纪70年代前,“崩鼻鱼”在龙门广泛分布。黄伟胜的表舅回忆,那时,他在龙门县增江河段龙华虎跳水电站捕获“崩鼻鱼”,用箩筐去挑,数量较多。但近20年来,“崩鼻鱼”数量急剧下降,甚至疑似灭绝。龙门渔民阿军回忆,他从1992起从事渔业,当时“崩鼻鱼”还是比较常见的,数量也较多,但后来越来越难见。2012年,他在龙门城西增江河段捕获1尾“崩鼻鱼”,当时已经觉得十分珍贵,他放在屋旁的水潭养着,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见到野生“崩鼻鱼”。

  

龙门龙城一中生物教师黄伟胜发现采集”崩鼻鱼“的场所,麻榨某水电站坝下出水口。

  前段时间,黄伟胜浏览微信朋友圈,得到了一条信息:龙门麻榨镇可能存有“崩鼻鱼”。他立刻联系上同行、麻榨中学生物教师陈汝容,让他留意当地是否出现“崩鼻鱼”。陈汝容的妻子在麻榨镇白庙水电站工作。有一次,水电站的工作人员在坝下作业时,偶尔在湍急的水流中捕获了一尾“怪异鱼”,恰好被到水电站探访的陈汝容看见。陈汝容是位有心人,马上将此信息告诉了黄伟胜。6月5日,黄伟胜利用端午节假期,到该水电站坝下出水口采集鱼类,几番辛苦,终于采集到了一尾 “崩鼻鱼”。

  望着这尾长约12厘米、活蹦乱跳的“崩鼻鱼”,黄伟胜和课题组人员都一种如获至宝的心情。为了在龙门水域寻找到“崩鼻鱼”,黄伟胜和伙伴们花费了整整4年时间。

  

龙门龙城一中生物教师黄伟胜近期发现采集的东方墨头鱼,俗称“崩鼻鱼”。

  “东方墨头鱼是严格栖息于山涧溪流生态环境的鱼类,对水质要求极高,在龙门县发现其种群,与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邵韦涵博士为龙门发现“崩鼻鱼”感到新奇,他表示,东方墨头鱼分布于我国海南岛至福建的南方各水系,现有研究认为其物种形成于海南岛,后扩散至珠江至闽江水系,而对于具体扩散路径目前尚存在争议。龙门县东方墨头鱼种群的发现,将为这一物种的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证据支撑,对龙门当地乃至惠州开展该优质鱼种的恢复、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黄伟胜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