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努力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要板块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惠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对我市“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主动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联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努力把惠州打造成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要板块”等作出了具体部署。

  推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万亿级产业”集群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我市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重点工作和重要任务。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推动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之一,由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牵头,组建专题调研组,制订调研方案,细化调研课题,广泛深入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县(区)、部门、企业,听汇报、问详情,细分析、谋对策,并向深圳、东莞等先进城市发函咨询,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

  

惠南工业园。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现状

  存在受制明显和短板突出等问题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力、快速发展,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既有众多的龙头企业,又有配套的产业集群。2020年,市委、市政府围绕打造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目标,实施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下坚韧修复、由负转正、逆势增长,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发展到693家,完成产值3034亿元,同比增长5.1%。

  调研组认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受制明显、短板突出等问题。如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进口;产业层次不高、大而不强的劣势明显;技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产业园区建设进度受阻、进展缓慢;配套的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

  优势

  遇上多重利好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

  调研组分析,“双区”建设扎实深入推进,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多重利好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一是惠州优越的交通区位,更加凸显了融入“双区”的独特优势。作为珠三角东部重要枢纽城市,惠州毗邻广州、东莞、深圳等“双区”核心城市,与深圳、东莞更是有着深厚的地缘、人缘优势,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三地之间的高铁、城轨、高速公路等跨市快速交通十分发达,与深莞构筑了“半小时经济圈”,有的乡(镇)或园区甚至直接与深圳、东莞接壤,很多企业横跨深莞惠三地。惠州具备与深圳、东莞深度融合、一体联动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参与“双区”产业分工、承接产业外溢的创业首选。

  二是我市充足的资源要素,将在融入“双区”中得到充分发挥。惠州是一座资源充足的城市,特别是土地面积占珠三角地区的四分之一,是东莞的4.6倍、深圳的5.7倍,目前开发强度不到10%,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来服务“双区”建设。海岸线长281.4公里,可供建设深水良港的岸线资源长达30多公里,具有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型临港工业、仓储物流业的明显优势,在全面落实“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的重大任务中,我市土地资源、海洋资源优势必将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双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将我市的电子信息等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将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开拓更广的创业空间、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取得更强的政策扶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了“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重大举措,进一步强化了深莞惠都市圈建设的要求,深莞惠一体化将更加紧密,为推动深惠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注入全新活力、强劲动力。

  四是我市扎实的产业基础,将在参与“双区”产业布局中大有作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具备规模大、配套齐、发展快等明显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发展实体经济,强力推进产业大项目建设,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双提升。凭借多年发展积淀的扎实产业基础和项目建设汇聚的强大发展后劲,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服务“双区”建设中,既彰显惠州的担当作为,又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为“双区”建设作出惠州应有的贡献。

  建议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

  调研组建议,要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中,努力把惠州打造成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要板块。具体建议如下:

  全面强化“固企稳商”,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市县两级领导挂钩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机制,按照“定人定责、一企一策、跟踪服务”的要求,积极主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把机关作风整顿成果落实到服务企业上,深入破解“中梗阻”“庸懒散”“办事难”等各种堵点、痛点问题。制订出台并认真落实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惠企政策,切实“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困”,助力企业共克时艰,持续增强企业信心。

  加强产业规划对接,推动产业协同互融。分类做好与“双区”城市的区域产业规划、专项产业规划和产业园区对接。探索构建与深圳、东莞等城市产业集群共建、园区联动发展的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链合”配套,培育开放型、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产业走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协作格局,进一步深化产业互补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我市列入全省“双核九中心”总体布局的重大机遇,瞄准5G设备、大数据、高端元器件、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培育产业新动能。

  推进园区提质增效,优化产业发展平台。以产业园区建设为着力点、主抓手,不断推动园区扩容提质,积极完善园区功能布局,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优化园区公共服务,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集聚区和示范区。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赋能产业创新升级。通过积极参与“双区”科技创新、强化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推动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等举措,支撑引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聚焦产业补链强链,提升招商选资质量。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强化产业链招商,构建大协作体系,形成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尤其要聚焦“高大上”和“链群配”项目来做文章,即高质量、高科技、高环保、高端化的项目;大投资、大规模、大牵引的项目,上档次、上层次、上效益的项目;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集群化的项目,配套型的项目。

  持续开拓国内市场,充分挖掘内需潜力。通过积极转变营销策略、利用展会拓展市场、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等举措,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强化要素支撑保障,构筑产业集聚磁场。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抓好项目就是壮大产业”的理念,加强组织保障、要素保障、机制保障和服务保障,全面形成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