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切实推动两新党建高质量发展

  近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南方党建智库承办的第八届“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推介结果揭晓,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申报的《在重大项目成立联合党委 推进高质量实施》入选“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名单,成为我市在“粤治——治理现代化”活动中入选的首个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类项目。同时,惠州市“红色引擎 聚力发展”两新党建项目创新大赛决赛也圆满落幕,来自全市两新领域的参赛队伍展开激烈角逐,集中展示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丰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近年来,我市结合两新组织行业领域自身特点和实际,因情施策、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两个作用”,不断推动两新党建高质量发展。

  惠州市“红色引擎 聚力发展”两新党建项目创新大赛决赛现场,参赛队伍通过多种方式生动展示了全市两新党建工作的活力亮点、创新做法和成果成效。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创新载体

  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活力

  在近日举行的惠州市“红色引擎 聚力发展”两新党建项目创新大赛决赛现场,16支参赛队伍通过PPT、视频、快板、沙画、情景剧等多种方式,生动展示了全市两新党建工作的活力亮点、创新做法和成果成效。

  在《TCL党建工作五步法》项目展示中,参赛选手通过沙画演示和快板说唱,凸显两新党建工作的新亮点;在《聚提服务新效能 共建智善幸福家》项目展示中,小区老党员合唱队受邀来到现场合唱《江山》,唱出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彰显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成效……

  经过专家评委现场打分和大众评审团现场投票加分,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和创新参与奖8名。比赛还根据初赛环节网络评选得票评选出“网络人气奖”5名。获得此次比赛一、二、三等奖的两新党组织,同时被确定为全市两新党建工作示范点,并给予相应的创新资金等补助。

  大亚湾区委两新工委申报的《党建引擎“139”模式燃动重大项目建设》在1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一等奖。“以创新大赛来展现两新党建成果的形式很新颖,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总结和提炼两新党建工作经验,有利于打造党建品牌,激发队伍活力。”大亚湾区委两新工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将会用好创新资金,完善项目工地党建阵地建设,加强项目党员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党建共建活动,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大项目建设。

  “这次大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也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深圳星河智善生活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刘銮江说,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红色物业”,不仅提高了物业服务水平,也提升了企业品牌内涵。“这次获得三等奖,对我们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鼓励,接下来我们会打造好示范点,多学习多交流,提升党建质量。”

  “这次大赛是全市两新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生动展示学习效果和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全面激发两新党建活力、推进提档升级的切实举措。”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大赛,以赛促用、以赛促建,推动惠州两新党建从要素建设向功能发挥转变、从单兵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从补齐短板向全面提升转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开展“党建引领发展、共建一流城市”“党企携手克时艰、党建引领促发展”“向党说句心里话”等特色主题活动,吸引凝聚党员群众,充分彰显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活力和影响力,极大地增强了两新党建工作活力。

  因情施策

  持续提升两新党建工作质量

  近年来,我市两新党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建组织扩覆盖,注重抓标准促提升,聚焦强服务助发展,在领域上跟进拓展、在实践上探索创新、在质量上稳步提升,为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恒力石化产业将项目用地整备工作期从36个月缩短至9个月;中海壳牌三期乙烯项目配套工程将项目场地整备工作期从45天缩短至13天;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项目从启动到正式投产仅用了8个月时间,创造了新的“惠州速度”……

  随着国内外大型企业、重大项目纷纷“抢滩”落户惠州,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因情施策,针对我市重大项目多、建设工地多、需要完成的任务重等实际,在全省率先成立34个重大项目联合党委,聚焦政治引领、统筹协调、服务保障三项功能,将党建工作融入项目建设各环节,实现党的建设与项目建设同步谋划、同频共振、互促共赢,党建优势在两新组织中日益显著。

  随着两新组织迅速成长、不断涌现,如何加强两新党建工作,引领两新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市突出政治引领、提升组织力,推动两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两个作用”,持续提升两新党建工作质量。

  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畅通体制机制。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两新党建工作,高规格成立11个市属行业党委,由所在单位一把手担任书记,各设专职副书记1名,按副处级实职配备,并着眼于构建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管理体制,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形成市委两新工委统筹协调、委员单位各司其职、市区联动协同的工作格局。

  为确保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我市创新方式方法,联合市县两级人社、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成立市县工作专班,采取定期研判、实地审核等方式,全面摸准核实党建底数,全力落实“双同步”、推进“两覆盖”,实现有3名以上党员的两新组织100%单独建立党组织,有党员的两新组织100%实现组织覆盖,确保两新党组织“应建尽建”“应联尽联”。

  ……

  在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两新党建工作亮点频出、硕果累累。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共有23家两新党组织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同时,涌现出十九大代表王敏、“广东好人”赵喜昌等一批两新领域优秀共产党员,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弘扬先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

  精准发力

  推动两新党建工作更加出彩

  “十四五”时期,两新组织在推动创新、增长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两新组织的特性注定其党建工作要面临诸多棘手难题。

  “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两新党建工作还存在‘两个覆盖’不平衡不充分、‘重有形轻有效’等问题。”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破解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在“通堵点”上下功夫,在“融进去”上做文章,推动两新党建工作更加出彩。

  党员流动性大、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不足等实际问题依然是制约两新组织发展的瓶颈。如何“通堵点”?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两新”主体,在政治引领上下功夫,认真思考并回答好两新党建是业务还是政治、是“中药”还是“西药”、是虚活还是实事、是“面子”还是“里子”、是“盆景”还是“风景”、是“说的”还是“做的”等“六问”,坚持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各级各类两新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发挥作用,达到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互融共促的效果。

  “如何融?就是要定好方向、定准短板、定优切入、定实理念、定强体系。”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抓两新党建要树立项目思维,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紧跟市委、市政府部署,把两新党建放在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大局中去谋划、去落实,努力当好服务发展的“助推器”;同时,在树立标杆上下功夫,坚持思路要新、办法要新、标杆要新、特色要新,努力形成一批站得住、叫得响的两新党建“惠州经验”。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惠州正处于由量变积累到质变升华的关键转折期,保持良好态势、迅速向上则跻身一流,失速向下则沦为平庸。于两新党建工作而言,这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同样明显。接下来,我市将坚持以思想引领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刻把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扎实推动两新党建工作落实落地,不断开创两新党建工作新局面。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