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基金宣告延长募集期

  2022年的资本市场注定充满崎岖。新年一开年,A股市场接连陷入调整,基金市场也随之遭遇“寒潮”。“开门红”行情并未如期而至,剧烈震荡的市场行情加深了投资者的担忧。受此影响,相较2021年开年的基金发行盛况,今年基金发行市场明显冷淡了下来。从发行情况看,本月启动发行的新基金已有多只宣告延长募集期。

  

部分基金公司与明星基金经理选择自购,表达对未来市场的信心。

  基金赚钱效应下降

  开年以来市场行情震荡,不少去年业绩表现优秀的基金,今年已经大幅回撤。一些不忍直视账户的投资者在贴吧吐槽:“昨天刚发到手的年终奖,今天已经在基金里消费掉了。”

  “一买基金就想亏,银华内需找刘辉;要想基金跌得快,诺安成长找老蔡;要想基金跌得深,景顺长城找彦春;要想基金跌得长,前海开源找曲扬;要想多点亏资金,易方达里找张坤;要是本钱没亏完,中欧医疗找葛兰。”由于近期A股持续回调,这两天围绕公募基金和股市的段子开始霸屏投资者的朋友圈,而在一年前,这些头部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还被90后、95后投资者如数家珍,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发行的产品更是成为市面上的稀缺品,一上架就被哄抢一空。

  由于近段时间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下降,不少曾经被热捧的“明星基金经理”一时间成了投资者嫌弃的对象。比如,“私募大佬”林园管理的31只基金开年有29只亏损,其中2只基金跌幅超10%。

  多只基金延长募集期

  拿不出理想的“成绩单”,一些投资者开始改变投资策略,聚焦自己手头的基金产品,不再配置新基金。

  洪女士前年年底开始在线上购买基金产品。她告诉记者,自己在一个不太好的时机入场,现在准备告别这个不太理想的市场。“刚开始的时候兴致很高,每天看好几遍。可一年下来,时间花了不少,收益却不理想,有几只基金还亏了。本想着今年能有个‘新气象’,没想到市场还是活跃不起来。”

  在并不突出的业绩情况下,一些投资者“放慢脚步”,变购入为观望,这给基金发行市场带来不小影响。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已有8只在1月份开始募集的公募基金公告延长募集期限。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据了绝大多数,达到5只。此外,延长募集期限的还有一只短期纯债基金、一只偏债混合基金,以及一只ETF产品。

  8只宣告延长募集期的基金由多所基金公司分别发行,不仅有中小型基金公司,也有已经打出名气的头部基金公司。

  “受市场环境影响,一些新基金的发行情况显得有些尴尬。投资者不买账,头部基金公司没办法,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处境就更难了。”我市一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介绍,投资标的、基金经理、发行机构等,都是影响投资者选择新发基金的重要因素。但从目前情况看,基金市场的“明星效应”已经有所弱化。还未打响品牌、没能培养出“明星”基金经理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发行成了让人头疼的难题。

  市场再掀“自购潮”

  “明星光环”被削弱,虽然有一部分基金仍宣告提前募集,但总体行情无法与2021年开年的基金发行盛况相比较。

  从业绩情况看,不少公募基金出现回撤。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9日,今年普通股票型基金亏损最多的已经超过13%。2021年业绩排名前列的多只基金,也遭遇不小的回撤考验。其中不乏一些在2021年业绩表现相对突出的基金产品。2021年全年实现119.42%涨幅的产品,在19天时间里,亏损已经超过9%。

  新发基金市场遇冷,让不少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压力山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头部基金公司开始出手“自救”,购买自家基金产品以期挽回投资者信心。

  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自1月26日起至2月25日,使用固有资金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计出资不低于5000万元。

  在此之前,南方基金自购南方MSCI中国A50联接A,金额达2亿元人民币。该基金于1月11日宣布成立,成立规模达7亿元,该公司自购比例达到了28.62%。兴证全球自购兴证全球和衡三年持有A,金额达500万元人民币。此外,富国基金、博时基金、华富基金也分别自购旗下基金超1000万元。其他一些比较知名的基金经理李晓星、陆彬、杜猛等,也纷纷加入自购热潮。

  一位资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诉记者,“自购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新基金发行时的自购,一种是对存续的老产品进行自购。”在他看来,对存续产品的自购,尤其是大额自购,表明了基金公司对未来市场的信心。“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以自购的方式,表示对市场和各自旗下产品的认可,通过自有资金与投资者进行利益深度捆绑,增加投资者的信任感。”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