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苗米产业引领!惠城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深秋时节,行走在水口、横沥、芦洲等地乡村,大片大片成熟的稻田给广袤的田野涂上一层浓厚的金黄色。进入晚稻收割季节,不时可见农民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劳作。“矮陂丝苗米远近闻名,今年我们合作社自己种植加上放种给农户种植的丝苗米有1000多亩,早稻产值约120万元,晚稻产值预计可达200万元,将近200户合作农户受益。”在横沥镇矮陂村,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靖新看着饱满金黄的稻穗,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这一丰收图景是惠城区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的喜人成果。丝苗米素有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的美誉,惠城区是丝苗米优势产区之一,丝苗米产业是该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导产业。当前,惠城区正以丝苗米产业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在产业融合、科技支撑、绿色发展、联农带农等方面齐头并进,为乡村产业振兴打好基础。 

横沥镇金黄的稻田进入收割期。

  ■园区建设

  以丝苗米产业为主导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也是惠城区推动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获悉,该区现有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期)、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丝苗米产业园)和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花卉和水产产业园),构建起了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三级梯次发展格局,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发展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导产业,丝苗米产业发展前景可期。在前不久召开的首届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大会上,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在全省17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中脱颖而出,荣获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大科技创新示范园。

  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动下,一批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入其中,投入到丝苗米生产基地建设、丝苗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延伸丝苗米产业链、创建和宣传产品品牌、创新农民利益联结共享机制等方面。2020年产业园实现主导产业产值约12亿元。

  通过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丝苗米产业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园区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均在99.5%以上。“水中鲤”“长生道”“东江矮陂”“禾宜佳”等丝苗米品牌逐渐打响。“矮陂丝苗米”还被纳入2020年广东省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区域公用品牌)。

  ■产业融合

  稻田立体种养助产值翻番

  提到水稻种植,人们的印象就是种下一片水稻等待成熟后收割稻谷,这就是唯一的收益。然而,在位于水口街道的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由海纳农业创新的稻田综合立体种养模式,刷新了人们对水稻种植的传统认知。

  在水口街道万卢村海纳农业水稻种植基地,公司研发部主任梁巧丽指着眼前一片广阔的稻田为记者介绍:“你看,我们沿着稻田外围的田埂种了桃花、香蕉、百香果等观赏花木和果树,建有蔬果观赏采摘带;稻田边上建有标准化的环田养殖沟,养了鱼虾和鸭子,可以增加收益;坡边种了香根草,可以除虫、护坡……”这就是海纳农业实行的创新“稻——渔——花(果)”三位一体化稻田立体特色种养模式。

  这一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种养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梁巧丽说,原来普通稻田产值为3000~4000元/亩,采取立体特色种养后,稻田产值翻番,普遍达到10000元/亩,突破稻田产值天花板,解决了传统稻田经济单产低下问题,实现了高质增产增收,也带动了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花开时节或瓜果飘香的季节,稻田变身公园,吸引大批市民来观赏和体验。据悉,海纳农业稻田综合立体种养模式今年还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稻谷除了加工成大米,还能做什么?在海纳农业公司的展厅,记者看到好几种造型可爱的碗筷、杯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竟然是用米糠制成的。“我们的理念是,把一粒稻子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梁巧丽介绍,近年来,海纳农业在优质稻种植方面已实现水稻从育秧、插秧、施肥、打药、收割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有效提高了耕作水平。与此同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粮头食尾”的全利用:精米用于成品销售;米糠用于生产肥料和饲料,还可开发成餐具和厨具;米皮用于生产速食冲泡剂、饼干等食品,产业价值持续提升。此外,结合观光旅游、休闲采摘、户外拓展、研学体验、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传统农业正朝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迈进。

  ■联农带农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增收

  在逐步推进丝苗米产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过程中,惠城区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模式,以土地入股分红、订单合作、入园务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方式,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与全区1万余农户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户均增收5000余元。

  今年48岁的水口万卢村村民李伟庭此前在海纳农业工作了3年,负责稻田养鱼,今年开始,除了养鱼,他还承包了公司1000亩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负责水稻播种后到收割前的整个生产过程管理,根据产量高低结算绩效工资。

  李伟庭非常勤快,农忙时节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水肥管理、除草、病虫害防治等,这些都是他要操心的。实在忙不过来时,他就请其他村民帮工。李伟庭告诉记者,按照跟公司的约定,只要亩产达到700斤以上,他就可以获得每斤0.32元的管理工资。在精心打理下,今年种植基地的早稻亩产达到740多斤,这意味着他能拿到20多万元的工资,扣除肥料、农药、请人工等成本,光是早稻管理自己就能挣14万元左右。除此之外,他每个月还有6000元稻田养鱼的工资收入。李伟庭的爱人也没闲着,在海纳公司的餐厅当服务员,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受台风“圆规”影响,晚稻产量预计有所下降,不过下半年的辛苦付出还是让李伟庭很期待收获的到来。

  像李伟庭这样在海纳农业就近务工的村民还有不少。记者了解到,在惠城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过程中,通过各级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2020年吸引返乡创业人员150余人,吸纳450多名农民就业。产业园还带动了生态旅游业发展,推动农户以农产品销售、农家乐餐饮服务、民宿经营、停车服务等实现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发展动力。

  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做好农业发展规划,保障农业产业用地需求,把闲置分散的土地资源流转出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并进一步整治撂荒耕地及耕地“非粮化”,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同时,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统一起来,发展美丽经济、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知多点

  惠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惠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范围为水口街道、横沥镇、芦洲镇,共涵盖73个村,总面积623平方公里,基本农田面积12.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8.8万亩。产业园功能布局为“一心、两区、一聚落”。一心,即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位于水口街道洛塘村、下源村、万卢村;两区,即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丝苗米原料生产区,分布于水口街道、横沥镇和芦洲镇;一聚落,即“产村融合发展聚落”,主要是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区。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张玉臣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