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南科技园蓝图已定:打造全国领先汽车电子产业高地

原标题:
打造全国领先汽车电子产业高地
惠南科技园精品园区建设成效渐显,向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稳步迈进

  “惠南科技园在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具有较好基础,园区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显著,商业和生活配套完善。”谈及为何选择惠南科技园,德赛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成为我国汽车强国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西威智能网联项目落户惠南科技园,将更有条件、更有机会去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和德赛西威一样,今台集团、台冠科技及九联科技、竤泰科技等也选择花落惠南科技园或者继续增资扩产。

  瞄准高精尖,聚焦产业前沿。优质企业纷至沓来,让惠南人惊喜地发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精品园区建设成效渐显。

  近年来,惠南科技园积极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力争产业项目个个是精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了一个个精品创新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园区品质,努力雕琢塑造精品园区,全力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惠南科技园被广东省商务厅评为“高质量发展先进经开区”“对外开放示范经开区”。

  “借着德赛西威智能网联项目等龙头企业项目落户的东风,惠南科技园将以德赛西威为龙头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在德赛西威基础上引进上下游产业,结合惠州未来工业小镇建设规划,用3年时间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朝着打造全国领先的汽车电子产业高地、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迈进,为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惠南科技园相关负责人说。 

落户惠南科技园的德赛西威。 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提升产业能级

  单位面积GDP居全市省级园区第一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惠南科技园实现GDP36.35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2亿元,同比增长42.6%;固定资产投资20.73亿元,同比增长8.8%;税收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29.2%。

  优异的成绩单,得益于惠南科技园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近年来,惠南科技园坚持提质增效,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益。通过向存量项目要土地,推动集约用地,成功盘活土地16万平方米,引入6个新型产业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创造产值约50亿元、税收2亿元。制定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对未完成原规划建设内容或已建成容积率低于1.4的16家工业企业实施提质增效再建设行动,其中4家企业在今年第四季度动工建设,建设面积合计约22万平方米,其他企业正在完善建设方案。

  惠南科技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加速进入价值链高端环节。智能网联龙头企业德赛西威工业园的启用,给惠南科技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惠南科技园围绕德赛西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严格从“环境友好程度、技术创新性和先进性、产值与税收每平方米贡献力”等多维度综合挑选中小企业落地投产,坚持“优中选精”。目前,惠南科技园已引进联畅精密、瀚达美等一批与德赛西威密切相关的产业配套项目。

  而今,惠南科技园已形成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新格局。园区现有规上企业81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上市企业11家(含母公司异地上市),其中本地上市3家(九联、德赛西威、德赛电池)。园区已形成了以移动互联网、平板显示、智能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

  惠南科技园在土地集约利用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也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2020年,广东省商务厅对全省48个经开区的监测结果显示,惠南科技园单位土地营收达26.91亿元/平方公里,为全省平均值的2倍;土地投资强度3.98万元/平方公里,为全省平均值的3.5倍;单位面积GDP达到6.89亿元/平方公里,在全市所有省级园区中排名第一。

  强化创新能力

  今年园区高新企业存量可达70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惠南科技园大力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为产业发展、企业增效提供持续动力。

  据统计,2020年惠南科技园R&D投入占GDP比重高达11.97%,是仲恺高新区的2倍、惠州市的4倍,在创新投入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激发企业的创新潜力,惠南科技园积极实施“高企倍增”行动计划。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55家,2021年园区高企存量可达70家。“我们是2014年搬到惠南科技园的,那时候整个园区都没有多少家高新技术企业。现在,周围都是高新技术企业了。”惠州奥视通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淑芳高兴地说,这几年惠南科技园发展非常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大项目。

  为助力企业创新,惠南科技园还积极引进平台资源,推动企业构建高质量技术平台。目前,园区共有研发平台55个,其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全市仅5家)、广东省博士工作站4家、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省级工程中心10个、市级工程中心27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全市仅5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家等。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21年,我获得了惠南科技园为首套装备示范应用提供的扶持,迎来了技术落地的第一个项目。”园区“高精尖”企业惠州市科近离子膜材料研究院院长莫丹激动地说,“更振奋人心的是,我们在惠南科技园的重离子微孔膜污水处理创新示范项目,成为全球第一个重离子微孔膜在污水处理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

  目前,惠南科技园已形成以“中科先进制造、广工大、科近离子膜”+“惠南联合研究院”为依托,围绕产业布局发展多元化新型研发机构集群的“3+N”新格局,为园区乃至全市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企业提供高端前沿的研发服务。此外,惠南科技园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广工大、惠州学院等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建立战略合作,通过与企业的成果转化需求对接、项目评估、工艺优化及技术服务等方式,累计服务地方企业100余家,孵化科技企业6家,并建立了8个产学研基地,成功为企业引进科技特派员23人。

  与此同时,惠南科技园积极构建大孵化器发展格局,形成了“创客+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5.0全链条孵化模式。目前,园区共有孵化面积5.6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290家,毕业企业27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亿元以上产值企业3家。

  打造品质园区

  为群众企业提供优质环境

  傍晚5时40分,正是下班高峰,惠南科技园主要交通出口金达路车流顺畅,不复往日的拥堵。“我们管委会前面的红绿灯,以前下班要等三四个才过得去,现在基本上等一个红绿灯就可以通过了。”在惠南科技园工作的林小姐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惠南科技园持续推进精品园区打造,为群众生活、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环境:通过道路微改造,解决企业、群众出行难题;利用村民回拨用地建设停车场,协调园区企业、商住小区开放停车位,推广立体停车场建设,想方设法解决停车难题;开展绿化保洁、工地管理、交通秩序、“两违”拆除、智慧城市和信息化管理等专项整治提升工作,不断提升园区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惠南科技园积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园区管理效能。目前,该园区建立了一套针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社会治理综合防控管理系统,实现了人员信息“实名、实情、实数、实时”采集,形成一人一档数据库,为园区流动人口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数据;在人员密集区、车辆经过重要卡口投放了52路人脸自动采集设备、20路车脸采集设备并形成闭环管理,通过平台对出入园区的敏感人员、车辆运行轨迹进行智能分析,提高园区智能安防城市治理水平。园区在制高点布置了4套“鹰眼AR高空瞭望系统”,以高空瞭望系统开展穹顶式视频全覆盖监控,地面通过前端摄像头开展近距离细节抓拍,通过AI算法智能识别园区重要道路交通、卫生保洁、市容环境情况。在网格员的手机APP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实时监控报警的信息,如某路段的机动车违停、占道经营、遗撒垃圾等,事件处置自动派遣到相关部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积极完善民生配套,医院、学校、公园、公交、商业等公共服务齐全,其中惠南实验学校是全市第一所全部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教学质量在仲恺区乃至全市名列前茅。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魏怡兰 通讯员陈招雪 林婧

编辑:任己章